不容易,真心不容易!经过20余年的努力,奇瑞汽车终于叩响了资本市场的大门,拟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据悉,9月17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招股,并计划于9月25日正式登陆港交所,预计募资金额区间为82.53亿至91.45亿港元(按发行价27.75-30.75港元/股计算,且假如未行使超额配股权),成为港股市场2025年以来最大车企IPO。
奇瑞的上市过程,堪称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从2004年首次传出上市消息至今,这家从安徽芜湖一路打拼出来的“草根车企”,历经长达21年的上市筹备终于迎来实质性进展。
当然,对于奇瑞汽车而言,并非上市成功就“一帆风顺”,尽管其销量在今年上半年创历史同期新高,但新能源汽车转型缓慢,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不及竞争对手,仍是其不可忽视的隐忧!
奇瑞的底气:营收与销量节节攀升
2025年年初,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就强调,今年要完成企业上市、年度经营目标、关键能力提升和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四大任务,实施品牌、全面国际化、管理和文化四大变革。随后,奇瑞的IPO进程有了实质性进展,2月,奇瑞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8月29日,奇瑞重新递交了招股书,并将财务数据更新至2025年第一季度。证监会于8月27日披露的“全流通”备案通知书显示,奇瑞拟发行不超过6.98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港交所上市。同时,公司18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约20.16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港交所上市流通。而按照其15亿至20亿美元(约117亿至156亿港元)的预计募资金额来看,奇瑞此次上市的估值超千亿。如果顺利,它将在9月25日在港挂牌上市。
奇瑞上市的“底气”在于自身业绩过硬!2024年,奇瑞以229.5万辆的全球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并且更为难得的是,奇瑞去年在新能源、燃油车、海外出口、国内市场四个维度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激增265%,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29%,国内销量同比增长55%,海外销量同比增长55%。此外,在营收及利润方面,2022年至2024年,奇瑞公司营业收入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同样在2022年至2024年,奇瑞的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7.1%;整体表现可以说非常出色!
奇瑞的挑战:高负债率与新能源转型
奇瑞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尽管增长迅速,但奇瑞的大部分收入依旧来自燃油车,营收占比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分别达到75.9%、87.8%及69.6%,与之相对应的是,新能源车营收占比分别是13.2%、4.9%及21.9%。
此外,奇瑞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仍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及主要竞争对手。2025年1月至8月,奇瑞累计销售汽车172.7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9.6万辆,占比约为28.7%。相比之下,据乘联会数据,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渗透率已经连续六个月超过了50%,8月的最新数据达到了55%左右。而具体到车企间的比较,奇瑞的新能源渗透率不但远低于“行业老大”比亚迪,也落后于吉利汽车(59%)和长安汽车(45.3%),另外,上汽通用五菱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也超过了50%。
还有,奇瑞的毛利率与资产负债率也在不断承压,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能源汽车毛利率分别为-2.6%、-5.7%、0.4%及5.7%,这一数字远低于比亚迪、理想品牌等20%的毛利率水平。此外,奇瑞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的前三个季度,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3%、92%和89%,同样高于其他头部车企。显然,奇瑞汽车的资金压力仍然存在,这对其全球化的发展有所“掣肘”!
还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汽车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研发上,仍有所不足。其主要成就体现在奇瑞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上,但众所周知,该品牌的三电技术与驾驶辅助系统,主要是华为来“赋能”。奇瑞本身打造的星纪元车型,智能化体验就较为一般。
其实奇瑞汽车自身也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其公布的聆讯后资料集,公司拟将IPO所得资金将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扩大产品组合,升级新能源动力系统和汽车平台架构,投资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拓展海外市场,将安徽芜湖的整车厂改造为先进工厂。
总结:资本市场是“起点”而非“终点”,奇瑞汽车能否在新能源赛道实现突破,能否在智能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独有优势,才是其上市后的关键!如果成功的话,奇瑞汽车的高端化与全球化之路才会更顺遂!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郑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