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早上,我揣着行驶证和保养手册,开着我那辆 2017 款的捷达去 4S 店,本来满心欢喜想以旧换新换辆 SUV,结果刚把车停到评估区,那评估师绕着车转了两圈,蹲下来看了眼轮胎,又打开引擎盖摸了摸,张口就给了个价:“5 万 2,最多了。”
我当时就懵了,之前在网上查的同款车二手价,车况差不多的都能卖到 5 万 8 往上,怎么到这儿直接砍了 6 千?我指着仪表盘跟他说:“师傅你看,我这才跑了 8 万公里,去年刚换的正时皮带和四个新轮胎,平时就上下班开,保养从来没落下过,怎么会这么低?”
他倒好,拿起个小本本记了记,说:“你这车漆有两处补过的痕迹,右后门这儿还有个小凹陷,虽然不明显,但后期我们得整备。再说了,现在新车优惠大,我们收老车也得留利润空间,这个价真不低了。”
我心里不服气,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毕竟我对老车估价这事儿,之前就没怎么研究过。那天下午我没订新车,开着捷达回了家,一路上越想越憋屈,干脆跟公司请了半天假,专门琢磨怎么给我这老伙计估个准价。
先说我那捷达吧,2017 年上牌,1.6L 手动挡,当时落地差不多 11 万。前两年给老婆练手的时候,她在小区蹭过一次墙,右后门补了漆,还有次下雨天没看清路,压到个石头,轮毂磕了个小坑,但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从来没出过问题,保养用的都是全合成机油,每次换油我都记在小本子上,连 4S 店的保养记录都能查到。
最开始我以为网上的报价都不靠谱,后来我下载了三个二手车 APP,把我车的信息一条一条填进去:上牌时间精确到月,里程数按仪表盘上的实际数字填,补漆的地方标了两处,凹陷标了一处,连换轮胎和正时皮带的时间都写了。填完之后,三个 APP 给出的估价区间差不多,都在 5 万 7 到 6 万 1 之间,这跟 4S 店给的 5 万 2 差了不少,我这才知道,4S 店是真的在压价。
后来我又找了个开二手车行的朋友,让他过来帮我看看。他来了之后没急着看车,先问我:“你是只想以旧换新,还是也能接受把车单独卖掉?” 我说都行,只要价格合适。他围着车看了一圈,又坐进去打着火听了听发动机的声音,说:“你这车况算不错的,要是单独卖给个人,能卖到 6 万左右;要是卖给二手车商,差不多 5 万 8;要是走 4S 店以旧换新,他们肯定得压到 5 万 5 以下,因为他们还要赚中间的差价。”
我这才明白,原来老车估价不是只看车况,还得看你想通过哪种渠道卖。朋友还跟我说了几个容易被压价的坑,比如评估师会故意夸大车辆的小毛病,说 “你这刹车盘快磨平了,得换”“你这内饰有磨损,后期不好卖”,其实这些小问题根本不影响实际价值;还有的会说 “现在这个月份是二手车淡季,价格上不去”,其实淡季旺季对个人买家影响不大,主要是车商想趁机压价。
之后我又去了另一家 4S 店,这次我心里有底了。评估师看完车给了 5 万 5,我说:“我之前在二手车 APP 上估的价是 5 万 7 到 6 万 1,而且我也问过二手车行的朋友,他们说我这车况能卖到 5 万 8,你这价格太低了。” 我还把手机里的估价截图给他看,又跟他说我这车保养记录齐全,核心部件没出过问题。
那评估师看我懂行,又跟他们领导沟通了一下,最后把价格提到了 5 万 8,还说如果当天订新车,能再送一次基础保养。虽然比我预期的 6 万还差一点,但比第一次的 5 万 2 强多了,我琢磨着再跟他们谈谈其他优惠,差不多就能定了。
其实很多人卖老车的时候,都跟我最开始一样,因为不懂估价,很容易被压价。我总结了几个自己摸索出来的小技巧,大家要是以后卖老车,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一定要提前在多个二手车 APP 上估价,填信息的时候别偷懒,越详细越准确,比如补漆是局部补还是全喷,换过的零件是原厂的还是副厂的,这些都会影响估价;其次,最好找个懂车的朋友帮你看看,或者去二手车行问问价,心里有个底;还有,跟 4S 店谈的时候,别轻易暴露自己着急换车的心态,要是他们压价太狠,就说 “我再去其他家看看”,一般他们都会松口。
对了,还有个事儿特别重要,就是保养记录和维修记录一定要留好。我那捷达每次保养的票据都在,评估的时候我拿给他们看,他们就没法说我保养不到位。要是你保养记录丢了,也可以在 “车 300”“查博士” 这些平台上查,能查到车辆的历史保养和维修记录,这样评估师就没法瞎忽悠了。
现在我还在跟 4S 店谈最后的优惠,要是能再送个全车贴膜,我就打算订车了。想想最开始被压价的憋屈,到现在能跟他们谈得有来有回,还真得感谢自己花时间研究了估价的门道。
你们卖老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被压价的情况?都是怎么应对的?要是有更好的估价技巧,也可以在评论区说说,咱互相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