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中,绿色能源产业正成为城市竞速的新赛道。
近日,“见证青岛・见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新动能”新媒体、自媒体采访行活动走进崂山区,实地探访绿色能源产业代表性企业。
在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技术创新正快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而在特来电总部园区,全国首座“新能源+新交通+新建筑”超阶零碳智慧楼宇已正式投用。
这一过程中,崂山区优质营商环境始终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其组建的重大项目“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管家式服务金牌团队,赢得了多家企业的点赞好评。
今天,让我们走进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与特来电总部园区,聆听企业与政府“双向奔赴”的星路历程。
“崂山区提供了很好的营商环境”
2024年6月,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正式揭牌,标志着青岛市与中国一汽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该项目位于崂山区,项目建设综合研发车间、试验车间、试制车间,聚焦燃油、燃气及新能源整车开发,致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商用车研发基地。
作为一汽解放在总部外唯一具备整车开发能力的研发机构,该开发院的启用填补了青岛汽车产业研发的空白。
据了解,该项目总资金投入12亿元,新建研发大楼及试制、试验车间7万余平方米,拥有各类高精尖设备60台套,汇聚大数据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核心总成开发、测试仿真、创意造型等五大商用车关键核心技术。
进入开发院,解放青汽的智驾系列车型、近十年销量达50万辆的JH6车型映入眼帘。据介绍,其智驾系列即便没有网联也可以实现单车智能功能。在新能源应用方面,今年2月,由解放青汽生产的JH6升级版新车上市,其最大亮点之一是车身成功“减重”400公斤。“减重”的背后,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等22项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其中许多零部件来自本地供应商,展现了整车企业带动产业链升级的辐射力。
据悉,以解放青汽为核心,已吸引“三电”系统等15家配套企业落户,正构建一个千亿级的商用车产业生态。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副部长(主持工作)、工会副主席高凯表示:“近年来,在整个青岛市政府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特别是我们所坐落的研发中心是崂山区,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营商环境。”
正如高凯所说,在服务一汽解放等项目过程中,崂山区“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金牌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自金牌团队成立以来,已针对一汽解放等40个项目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了70余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事实上,不只是一汽,金牌团队已深入特来电总部基地、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等项目一线服务50余次。
这种主动上门、精准对接的服务模式,成为崂山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
“第一时间响应解难题”
在特来电的总部园区,一个融合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和数据网的复杂生态系统正在高效运转。在这里,全国首座“新能源+新交通+新建筑”超阶零碳智慧楼宇已正式投入使用。
该建筑凭借光伏玻璃幕墙、新能源汽车充放电、梯次电池储能等多项创新技术,实现了100%绿色电能替代。
所谓“超阶”,指的是大楼不仅依靠光伏发电,还融合了梯次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汽车放电等多种绿电应用方式,构建出一套高度集成、高效协同的清洁能源供能体系。其东、西、南三立面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如同为大楼披上了一层“发电外衣”。
这些幕墙所产生的直流电可直接供给大楼内部使用,避免了交直流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仅光伏一项就可满足整栋建筑约25%的用电需求,年减碳量近500吨。全球首个集自动停车、无感充电、应急消防于一体的极速立体泊车系统,则展示了破解城市停车与地下车库充电难题的未来场景。
不过,在这一项目推进过程中,特来电同样遇到了难题。去年3月,金牌团队经实时对接了解到,项目面临消防审图堵点难点问题,影响建设进度。彼时,市、区两级金牌团队主动靠上、全程服务,第一时间组织有关部门、审图公司等实地研究问题症结,为项目“量身定制”问题解决路径,随后项目顺利完成图纸初审,得以迅速推进。
青岛特中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客户中心经理张鹏表示:“正是由于特来电总部基地大楼修建时面临着消防的难题,在修建伊始,崂山区政府还协调审督办、相关专家,开了一个特殊的消防审查会,来解决这种全部电动汽车停放地下车库的消防难题。”
值得一提的事,特来电总部基地项目还成为崂山区推动项目加速竣工投产的典型案例。
8月8日,崂山区发布《崂山区重点项目全周期审批服务图集》《崂山区重点项目全周期审批政策100问》,并在政务服务“虚拟大厅”集成上线,AI公务员“小易”焕新升级,标志着崂山区重点项目全周期审批服务进入3.0模式。
着眼于当下,从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的有序运行到特来电零碳大楼的启用,崂山区用一次次主动服务、一场场精准破解,诠释着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面向未来,在崂山这片热土上,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的故事,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