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余晖
9月29日,2025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大会开幕。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出席并宣布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出席。
开幕式前,梁言顺、王清宪等巡视展馆,先后走进江汽、长安、奇瑞、大众安徽、小鹏、比亚迪、蔚来等展区,察看各品牌主要车型,听取新产品、新技术情况介绍。
梁言顺说,“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是指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园区以及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等,以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环节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金融、物流服务机构等集聚形成的一种产业协同生态。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今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提到“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近年来,安徽省一直在高位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在汽车这件工业品背后,有一座工业化“大山”支撑。无数的零配件公司以及设计公司、钢铁工业、有色金属产业、电解铝业、稀土工业、电子行业、化工行业、芯片行业、玻璃工业等横向或纵向的产业链,再加上理工科院校、科研院所等。大到一国、小到一域,只有拥有健全有机的体系,才能生产出完整的一辆车。
安徽,正在构建全链条的汽车产业生态。
2023年7月,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将汽车产业明确列为省“首位产业”,要求全省上下要聚力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发展。此后,安徽成立省汽车办,是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
2023年底,《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对外发布,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
如今,安徽省正大步迈向汽车强省,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上的造车新力量。
安徽省已集聚奇瑞集团、蔚来汽车、大众安徽、合肥比亚迪、江汽集团、合肥长安、汉马科技7家整车企业,拥有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全系列产品。在安徽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涵盖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不出安徽就能造一台新能源整车。
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史上首次突破300万辆,达357万辆,同比增长43.3%,占全国比重超1/9;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168.4万辆,同比增长94.5%,占全国比重超1/8。2025年上半年,安徽省汽车产量达149.9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双双位居全国第一。
此次开幕式上,梁言顺、王清宪等先后走进江汽、长安、奇瑞、大众安徽、小鹏、比亚迪、蔚来等展区,察看各品牌主要车型,听取新产品、新技术情况介绍。
在现场,梁言顺提到了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安全。他说,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快产品迭代升级,让老百姓享受更安全、更聪明、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另一个是科技创新。“要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研发、制造、服务整体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品质向新、品牌向上”。
安徽汽车产业,重镇在合肥。
这几年来,合肥在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后市场、智能网联等方面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
数据显示,在2021年,合肥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4.5万辆。但到了2024年,合肥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就有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首位。今年上半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55万辆,扛起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大半江山”。
就在9月29日,《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智造活力指数》首次发布。
指数显示,合肥在产业支撑力、环境保障力、发展活跃力三大维度表现突出,位居样本城市前列;消费活力、政策支撑、资本活跃度等指标,在第一梯队城市中位于引领位置。五年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跃迁发展,产量增长超20倍。
在2025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大会现场,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费高云说,将“打造新能源汽车友好城市,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为汽车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