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接连试了特斯拉 Model 3 高性能版和刚上的小米 YU7 Max,俩车踩下电门都能把人按在座椅上,加速那股冲劲确实不分伯仲。但开了一周下来发现,智能配置这块儿,简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子,跟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先说最直观的座舱交互吧。小米 YU7 那个天际屏真不是吹的,第一次启动车的时候我都愣了 —— 风挡下面那块 1 米多的显示区,时速、导航箭头直接浮在眼前,根本不用低头瞅中控屏。上次开夜路转窄弯,它自动弹出盲区影像,比我扭头看后视镜还快,这点真的贴心。
反观 Model 3,还是老样子的中控大屏垄断一切。说实话,开惯了有 HUD 的车,总觉得低头调空调、看导航特别别扭。虽然最新 OTA 升级了城市道路 Autopilot,路口能自动转弯,但信息全挤在中控上,有时候跟车时想同时看车速和前车距离,眼睛得在屏幕上找半天。
哦对了,语音控制的差距也挺明显。小米 YU7 的小爱同学是真机灵,上次我随口说 “有点热还想导航去加油站”,它一边调温度一边弹出路线,连后视镜角度都能语音调。Model 3 的语音就死板多了,一次只能干一件事,想同时开天窗和放音乐?门儿都没有,得分两次说。
智驾硬件这块儿,俩车的思路简直是南辕北辙。小米 YU7 是把能堆的都堆上了,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全是标配,算力据说有七百多 TOPS。上次下雨开高速,能见度特别差,它还能稳稳识别出前方两百米的慢车,提前减速,这点比我肉眼看得都准。
特斯拉就还是那套视觉方案,靠摄像头和算法撑着。虽然 FSD 的名头响,但在中国路况里总有点 “水土不服”。上周走早晚高峰的公交专用道,它好几次差点闯进去,还好我及时踩了刹车 —— 后来才知道,它对咱们这儿分时段限行的公交道规则还没完全摸透。
不过 Model 3 有个细节挺有意思,驾驶室摄像头会盯着你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有次我瞥了眼手机,它立马滴滴报警,座椅还震了一下,这提醒方式比单纯的声音管用多了。反观小米 YU7,目前好像还没这功能,有时候开长途走神了都没人提醒。
说到长途,小米那个 “人车家全生态” 是真方便。上次开高速快到家,我随口让小爱同学 “把家里空调打开”,进门真就一股凉气扑面而来。Model 3 虽然车机流畅,但跟家里的智能设备基本没啥联动,这点感觉差了点意思。
对了,还有个小槽点。小米 YU7 的屏幕能分主副驾,我开车看导航,副驾媳妇能调自己的音乐界面,互不干扰。但 Model 3 的大屏就只能一个人操作,上次媳妇想切歌,我正在调导航,俩人的操作还冲突了,闹得挺尴尬。
现在想想,这俩车的智能配置真是对着不同需求去的。小米 YU7 像是把家里的智能设备搬上了车,啥功能都给你备齐,用着省心。Model 3 则是在驾驶本身的智能化上钻得深,但总有些细节让你觉得 “不够贴心”。
要是让我选,市区代步、家里有智能设备的话,小米 YU7 的体验真的更舒服;但如果经常跑高速,对自动辅助驾驶的依赖度高,Model 3 那套成熟的系统还是让人放心。毕竟智能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好坏,就看合不合自己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