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阅文创作大会定在了武汉,阅文主办,艺画开天承办,前段时间B站热播超火的《灵笼》背后的公司,就连我这种非二次元选手也入坑了,阅文果然是懂爆款IP的。
说实话,以前总觉得阅文是个好公司,但商业路径太绕。影视周期长、爆款难复制,手里IP虽多,守着金山银山但是离钱总差一口气。
这次大会我最直接的感受是,阅文的“好故事”终于有变成“好生意”那味儿了。
核心几件事:短剧漫剧、潮玩衍生、AI赋能。
先说短剧。
“脑子帮我拿一下”、“土狗爱看”、“科兴三针”,自己脑补表情包吧,基本是表面抗拒“土味快消品”,实际上一个人偷摸看,人性给你拿捏的死死的,结果基本是两个出路:一个是入坑短剧、一个是到处搜资源。
这玩意从商业逻辑看,两条路无论用户怎么走,都绕不开阅文。
第一类入坑短剧的,直接给公司带来收益。今年阅文短剧这块数据非常惊人,爆款率超过六成,有的爆款7天流水破五千万。短剧付费期过后上免费短剧平台,又能拿到平台给的收益分成。
另外一类资源党,给自己降降温,视频看不了找找原著文字版也行吧,这最后大概率会回到阅文大本营,结果就是原著订阅量也跟着涨。
无论怎么个路径,作者收入都是直接跟着增加的,非常良性,属于典型的书影联动玩法,现在延伸到短剧界。
下午我专门去短剧专场论坛学习了一下,竟然有种自我诊断的感觉。
现场来了很多作者,这个也是阅文在业内首家跑通的模式,网文作者向短剧编剧跨界,像公子衍、百香蜜、洛日、微扬、横扫天涯这样的作家,基本都属于“双栖”发展,爆款也不少。这个逻辑其实比较顺的,而且对读者和粉丝来说,还能解决原著和编剧之间矛盾,二合一了。
应该算是阅文接下来重点发力的方向,这次创作大会也给了不少扶植政策出来。
阅文漫剧业务探索时间不长。截至目前,播放破千万的作品30部,《大明贤婿》《刷爆无敌模拟系统》这类等头部的播放量破亿,不少也都上平台日榜周榜。
以前我以为这玩意就是“动画预算不够的替代品”,一眼AI,但阅文漫剧刷新了我的认知,漫剧现在在AI助力下信达雅没问题,甚至有的效果超出预期。
具体AI工具“漫剧助手”能自动拆剧本、配分镜、出角色设计,大势所趋比较好理解。包括最近Sora2出来,我也玩了一玩,感觉不单纯是之前模型和工具性质,有点AI版TikTok意思了,只不过目前趣味性少一些,其实阅文的漫剧助手这东西倒也是有可能单独做个App来搞流量。
其实漫剧这个路子,主要解决的是视觉化的问题,毕竟很多腰部IP,没那么多资源,能以低成本视觉化,“技术+内容”驱动以量取胜,这也是为啥我说,阅文IP视觉化的飞轮为什么在加速运转。
现场演示了蛮多漫剧作品,以前IP要“出圈”主要靠影视剧,现在靠AI提效,把故事压缩成更快、更轻、更高频的内容资产,确实属于降维打击。
阅文是要把短剧领域经验,带到漫剧上来,把短剧当流量发动机,漫剧属于IP孵化器。
潮玩这块,我一开始以为阅文玩票性质,包括线下阅文好物门店也不多,结果GMV爆炸,最近这两年港股新消费逻辑确实牛。
上半年阅文IP衍生品的GMV已经达到4.8亿,基本追平去年全年水平(超5亿),而且是实打实的现金牛业务,今年毛估估感觉要去10亿了。之前阅文好物与超级元气工厂联合出品的“Mooroo酱酱”搪胶毛绒产品,一经面世便销售一空。
这次活动也搞到一个盲盒,好运酱临系列。
泡泡玛特卖的是“可爱”,万代卖的是“情怀”,而阅文手里,是成千上万个故事世界,核心还是靠故事支撑的粉丝经济,粘性也会更强。当然了,跟艺术家合作,把设计搞上去也是必要的。
另外这次阅文还搞了个“全球潮玩共创计划”,开放供应链、设计端、销售端,相当于把“IP孵化”变成一种“代工模式”。不重资产、重流量和生态赋能,感觉挺好的,不能说一家把钱都赚走了。
讲真现在蛮排斥限量炒作的打法,属于硬要限量制造饥饿感逻辑,没什么可持续性,坦白讲IP衍生品出爆款,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属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阅文开放海量IP,玩共创,属于增加爆款率的逻辑。
国内谷子经济这块年增速在40%,潮玩衍生品属于阅文现金流业务,大幅跑赢行业,今年上半年股价接连新高,感觉跟这个关系很大,属于拉确定性的业务。
阅文AI方面主要是三个产品,妙笔通鉴、版权助手、漫剧助手。
妙笔通鉴这个工具有点意思,属于创作辅助类了,能读懂千万字长文,帮作家查伏笔、理剧情。
据说《黜龙》的作者榴弹怕水问AI“书里还有哪些坑没填”,AI一口气列出几十条,这就有点Agent的味道了。在网文世界,一个坑没填,能让你被读者骂十年。
这在我看来,AI懂小说要比写小说更重要,侯晓楠在台上也提了,“工具越普及,原创想象力就越珍贵。”AI从来也不是取代作者,而是帮助提效。
版权助手,这个名字我感觉不太直观。
这个其实主要是服务于下游影视、游戏方等,做IP精准定位和开发的工具。大概思路是这样的,比如哪类IP爆火,下游希望要个同类型,传统索引包括爬虫搜索肯定是不行的,再一个,上千万个网文库,一部小说几十万、上百万字,短时间要把内容吃透也不现实。
版权助手不仅能匹配最合适的作品,还能生成世界观设定集和人物关系图,效率远超人工编辑,相当于直接把内容产业的成本结构改了。
漫剧助手就不多说了,功能上比较好理。
这个几个AI产品,感觉算是把AI用到了点子上,发挥AI在海量信息处理、语义理解和结构化这方面的潜力,属于比较顺的商业化逻辑。
上半年阅文收入大概三十来亿,利润涨了六成多。影视那块确实掉了点(项目延期),属于扣非但利润反而创了新高,短剧和衍生品带来了新利润。
在线阅读那块还在稳步增长,自有及腾讯自营付费用户920万+,同比增加4.5%,月度ARPPU在31.3元,基本盘还是稳的。
主要看点是,收入结构在变。
短剧带爆发,衍生品带现金流,AI带效率。以前大家看它是内容平台,现在开始当它是IP资产公司,属于IP源头+AI工具链+消费终端。这故事往大了讲,就是中国版“迪士尼+漫威+万代”的雏形。
市场预期也比较一致,上半年财报出来后,北水连买了两周,多家券商机构给出了积极评级,股价直接拉到三年新高。现在市值360多亿港币,估值重新走回合理区间。
从短剧到漫剧,从潮玩到AI,阅文终于算是找到了一条能边做边赚钱的长坡厚雪。
我不确定它能不能成为“中国的漫威”,但我敢肯定,它已经不只是一个网文平台了。现在要讲的,是一个能靠内容、技术和消费,一起赚到真金白银的故事。
侯晓楠说,“下个10年,是中国超级IP的黄金时代。”
看看下一个十年阅文会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