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车轮滚滚向前,资本市场的锣声再次响起。
10月的港交所格外热闹。继小马智行于10月17日通过聆讯后,文远知行紧随其后于10月19日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这两家全球领先的Robotaxi公司,在登陆美股市场不到一年后,又加速返港上市,开启“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新篇章,也意味着整个Robotaxi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业运营的关键转折。
01
双雄竞速:资本市场布局的惊人默契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在资本市场的进军节奏展现出惊人默契。2024年10月,文远知行在纳斯达克上市,抢先拿下“全球Robotaxi第一股”头衔。紧接着,小马智行也在去年11月登陆纳斯达克,两家总计募资金额都超过了4.5亿美元。
不到一年时间,两家公司又同步转向港股市场。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备案通知书,小马智行拟发行不超过102,146,500股普通股,文远知行则拟发行不超过102,428,2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兵贵神速,小马智行从获得备案到通过聆讯仅用三天时间,展现出高效的执行能力。
两家公司都是中国最早一批的Robotaxi玩家,也各自到了必须“换挡”的阶段。两家公司选择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相当于为企业构建了一个“资本安全屋”。这种“美股+港股”双重上市架构,不仅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也能分散单一市场风险,为企业全球化扩张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02
行业拐点:从“能否跑”到“能否赚钱”
2025年,Robotaxi行业的故事节奏明显改变。头部玩家的动作显示,Robotaxi正在从测试走向真正的运营。行业的核心问题,已经从“能不能跑”变成“能不能赚钱”。
规模化成为逼近盈利的唯一途径。要把成本摊薄、保障系统更稳定,就需要扩大运营城市、增加车队规模,同时不断优化算法提升运营效率。
小马智行的商业化进展提供了观察行业进程的最佳窗口。2025年上半年,小马智行营收为3543万美元,同比增长43.3%。其中Robotaxi业务表现突出,收入达325.6万美元,同比增长178.8%。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日均订单量数据。小马智行全无人Robotaxi日均订单量已超过15单,单车日均最高达15单,这是一个指向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关键指标。
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千辆规模是实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的关键节点”。小马智行目标在2025年实现单车运营毛利转正。
技术成本的大幅下降为规模化铺平了道路。数据显示,Robotaxi硬件成本正在显著下降,预计2026年单公里成本将与传统出租车相当
,而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的自动驾驶硬件套件成本已大幅下降70%。
政策环境也在加速行业落地。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4项自动驾驶领域地方标准;上海也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03
全球竞赛:自动驾驶的中国力量崛起
Robotaxi的竞赛早已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科技竞赛。中美两国的玩家们,正在太平洋两岸竞速。
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作为中国自动驾驶的代表企业,已展现出强大的全球扩张能力。小马智行业务网络已辐射至亚洲、欧洲、美洲及中东地区的八个国家,并已成功获得其中六个国家的Robotaxi测试许可。
文远知行更是全球唯一旗下产品同时拥有七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企业,覆盖比利时、中国、法国、阿联酋、沙特、新加坡和美国。
9月,文远知行Robotaxi已抵达新加坡开始测试,与奇瑞、锦江出租合作在上海开展无人公开道路载人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服务。小马智行则拿到了迪拜自动驾驶路测许可,并与新加坡平台商康福德高、卡塔尔国家运输公司合作,在多哈开展Robotaxi路测。
百度萝卜快跑已经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等至少16个国内城市;海外已进驻中东迪拜和阿布扎比路测,还与Uber、Lyft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向中东、亚洲和欧洲进军。
这种“技术出海”模式,不仅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更使中国企业在全球自动驾驶格局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高盛报告显示,中国Robotaxi市场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激增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60%。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预计将成为最大的Robotaxi服务市场,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90亿美元,约占全球份额的一半以上。
在这场全球竞赛中,老玩家加快业务推进,Waymo不断扩展版图、特斯拉开始向公众提供Robotaxi服务。新玩家也不断入局,亚马逊旗下Zoox推出免费Robotaxi服务;哈啰亮相首款Robotaxi自研车。
自动驾驶这场马拉松正进入最关键赛段。港交所的锣声,不仅是两家企业的里程碑,更是整个行业加速规模化的重要信号,Robotaxi的普及时代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