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荷兰人怕是把自己给玩进去了。
本来想趁着月黑风高,干一票“明抢”的大买卖,结果东西还没捂热乎,就发现抢来的不是金疙瘩,而是个烫手山芋。
而且,整个欧洲的汽车产业,都被他们这一棍子给抡晕了。
因此,安世中国及时推出的供货新规,欧洲车企迅速认可,并排队签字,荷兰总部被直接跳过无视了!
荷兰上演“现代海盗戏”,却一脚踢在铁板上
上个月底,荷兰政府突然祭出一招,依据一部听着就很有年代感的《货物供应法》,宣布为了“国家安全”,要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二话不说,先把我们中国的CEO给罢免了,接着大手一挥,冻结了人家超过千亿的资产。
这操作,行云流水,堪称教科书级的“明抢”。消息一出,别说我们,连西方网友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给荷兰封了个“海盗国家”的光荣称号。
按理说,剧本写到这儿,荷兰人应该等着数钱了。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齣戏的高潮,压根不按他们的剧本来。
被冻结的安世中国,非但没瘫,反而在12小时内,就破解了总部来的技术封锁,东莞和上海临港的工厂机器照转,工人工资照发,仿佛啥也没发生过。
更绝的还在后面。这2天,安世中国给欧洲的车企发了一份通知,大意是:芯片,可以恢复供应,但规矩,得按我的来。
于是,规则清单三连击,欧洲车企排队签字。
这份新规矩,简单来说就三条,条条都戳在肺管子上:
第一,合同重签。以前跟荷兰总部签的全部作废,以后只认我安世中国这个章。这意味着,原本该流向荷兰总部的利润,彻底断了流。好家伙,这是直接给总部来了个“釜底抽薪”,把它掏成空壳。
第二,只收人民币。美元欧元靠边站,想买芯片,麻烦先去换人民币。这一手太高了,一方面绕开了荷兰和可能介入的美国金融制裁,另一方面,等于是把中国芯片抬到了“硬通货”的地位,像石油一样,不用美元就别想买。
第三,供应看我心情。明确告知,必须优先满足国内订单。给你们欧洲多少货,什么时候给,得看我们自家的需求来定。这就好比去热门餐厅吃饭,告诉你得等,前面VIP客户(国内企业)还没上完菜呢。
这三条,哪一条单拎出来都够“霸道”的。但是欧洲那些鼎鼎大名的车企,从宝马、大众到各种豪华品牌,面对这个条件,也只能捏着鼻子,排着队把这字给签了。
根据最新消息,目前,大众、宝马等巨头已着手签署新协议,有德国零部件厂商的采购总监表示,为了尽快落实供应,可以接受此条件,毕竟都快停产了,他们没得选。
欧洲车企停产潮背后,藏着全球产业链的死穴
就在荷兰搞事的这几天,大众汽车已经扛不住了,它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生产明星车型“高尔夫”的工厂,被迫关门停产。这,仅仅是个开始。
后续的宝马、奔驰,乃至法国、美国、日韩在欧洲的工厂,全都眼巴巴地看着芯片库存见底。整个欧洲汽车工业,就像一台即将熄火的发动机,而掌握着最关键火花塞的,正是安世中国。
为什么偏偏是安世?答案藏在两个关键点里:
封测在我们这。芯片这玩意,好比一块精密的积木,制造出积木颗粒(晶圆)是高科技,但把颗粒组装成最终形态(封测),是个需要极致规模和成本控制的苦活累活。
安世半导体的晶圆制造在欧洲,但占了总产能七八成的封测,就在中国的东莞。换句话说,芯片的“最后一道工序”和“出厂大门”,攥在我们手里。
无人可替。有人会说,不能用菲律宾、马来西亚的工厂顶一下吗?抱歉,真顶不了。安世中国一年能出货超过500亿颗芯片,这个天量产能,全球找不到第二个备份。一辆现代汽车要用上千颗芯片,一年500亿颗的缺口,就像把大河突然截流,下游瞬间就得干旱。
说起来也挺讽刺,欧洲不是没有芯片巨头,像德国的英飞凌、意法半导体,但他们的最大封测厂,一个在马来西亚,一个就在中国深圳。美国也一样,德州仪器在成都,英特尔在成都,都有超大封测厂。
欧美大佬们,早年间为了追求极致利润,把这块“又累又不赚钱”的封测业务,全转移到了亚洲。自己牢牢握着设计和制造的核心,想着永远能拿大头。
结果,荷兰政府这一通鲁莽操作,直接把这条全球分工链给砸断了。他们想抢走“设计和制造”的皇冠,却忘了“封测”这件龙袍,还牢牢穿在我们身上。
每月200亿欧元的账单,抽醒了谁?
现在,局面彻底反转了。
荷兰政府以为抢到的是下金蛋的鸡,没想到是张写着“每月亏损200亿欧元”的账单——这是欧洲车企因为芯片断供,每个月要面临的损失。这数字,远超他们冻结的那点资产。
你想抢我100亿,我就让你亏200亿,还是欧元。这笔经济账,欧洲车企算得门清。所以,他们用脚投票,毫不犹豫地抛弃了空壳般的荷兰总部,拥抱能给他们“续命”的安世中国。
这背后,是中国科技和工业体系硬实力的体现。安世中国东莞工厂年产能超500亿件,上海临港的12英寸产线不断爬坡,占据了全球车企超过20%的市场份额。这不是靠吹的,是实打实的技术、规模和效率堆出来的。
以前,是我们求着融入全球产业链;现在,在最关键的领域,已经是全球产业链离不开我们这一环。
这场风波,早已超越了一家公司的商业博弈。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西方某些国家在全球化叙事下的双标——规则有利时大谈自由贸易,一旦失利就化身海盗。它也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沉迷于“脱钩断链”幻想的政客——在全球深度绑定的今天,粗暴的行政干预,最终反噬的往往是自己的根基。
对于我们来说,安世中国的漂亮“反杀”,不仅仅是一次商业上的胜利。它更清晰地告诉我们:
核心技术与完整产业链,才是最大的底气。从晶圆到封测,任何一个环节的绝对优势,都能转化为难以撼动的话语权。
人民币国际化,在路上。当别人不得不拿着人民币来买你的硬通货时,金融的城墙就在一块砖一块砖地垒高。
战略定力,比什么都重要。面对明枪暗箭,不慌不乱,凭借扎实的内功和快速的反应,就能把对方的“绝杀局”,拆解成自己的“反杀局”。
荷兰政府这一抢,抢空了自家的安世总部,抢慌了整个欧洲的车企,也抢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格局中,一个崭新而强悍的形象。
接下来,睡不着觉的,恐怕不止是荷兰人了。那些还在盘算着如何“精准打击”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势力,是时候重新拨拨算盘,看看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的多米诺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