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吉利银河星耀6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7.48万-10.58万元。用户在11月30日24时前下单,可享受6000元“超级置换金”,限时指导价为6.88万-9.98万元。作为吉利银河推出的全新车型,星耀6搭载全新一代雷神AI电混2.0技术,采用1.5升插混动力,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为60公里和125公里两种,顶配车型还会配备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系统。
银河星耀6采用“光塑美学”设计理念,整体线条流畅动感,将现代科技感与东方美学巧妙融合,既保留了传统家轿的稳重感,又融入了新能源车型特有的科技元素,契合当下年轻消费者对颜值与实用并重的需求。车身提供沁釉蓝、丝锦银、脂玉白、曜变黑、砚染灰五种配色,这些色彩均源自传统美学灵感。采用BASF和AXALTA等国际一线品牌的高品质面漆,平均清漆膜厚度达到55um,在光影流转间呈现渐变深邃的豪华质感。
银河星耀6打破同类车型常见的设计语言,前脸采用外凸的梯形前格栅,内部以直瀑式镀铬饰条装饰。这种神似奔驰AMG的风格,与其说是家用车,不如说带点性能车的视觉冲击力。细长的前灯组采用间断式设计的日行灯,成为前脸设计的点睛之笔。
从侧面看,银河星耀6采用溜背造型与双腰线设计,线条简洁利落。传统车门把手没有跟风采用隐藏式设计,兼顾了实用性与成本。车身长宽高达到4806/1886/1490mm,轴距2756mm,接近B级车的尺寸为其带来了修长优雅的视觉姿态。
车尾采用贯穿式尾灯组,中间镶嵌“GEELY”英文标识。206颗灯珠组成的“旭日东升”贯穿式尾灯,在点亮后辨识度极高。隐藏式排气布局保持了车尾的简洁感,后包围两侧的银色扩散器护板则增添了一丝运动气息。
进入车内,银河星耀6采用吉利银河新一代家族式座舱设计,提供澄湖映雪白、苏堤暖棕、烟雨墨黛三种双色搭配风格。中控台配备10.2英寸嵌入式液晶仪表和14.6英寸悬浮式中控屏,搭配双辐平底方向盘,整体风格简洁科技。怀挡式换挡杆释放了中控台空间,副仪表台区域设有储物槽和“物理按键+旋钮”的多功能控制区。
银河星耀6搭载全新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支持AI大模型助手。系统运行在吉利自研的7纳米车规级芯片上,保障了操作流畅性。高配车型还配备50瓦风冷手机无线快充、氛围灯和360度全景影像等实用配置。
智能驾驶方面,银河星耀6标配L2级辅助驾驶,高配版搭载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系统,包含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等硬件,芯片算力达128TOPS。系统支持HNOA高速领航辅助驾驶、CNOA城市通勤领航辅助驾驶等34项功能,在同价位车型中表现突出。
银河星耀6的座椅采用9层复合衬垫设计的“棉花糖座椅”,实现了“背软坐弹”的独特体验。前排座椅配备加热与通风功能,无论寒冬或酷暑,都能保障驾乘舒适。座椅面料采用浅色打孔设计,提升了内饰的质感与档次。
得益于4806mm的车身长度与1886mm的宽度,银河星耀6实现了高达83.5%的“得房率”。尤其后排腿部空间表现优异,达到B级车水准,即便长途出行也不觉压抑。近2.7平方米的车窗面积提供了良好的视野,科学规划的座舱布局确保每位乘客都享有充裕的乘坐空间。
银河星耀6搭载全新一代雷神AI电混2.0技术,由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发动机最大功率82千瓦,最大扭矩136牛·米;电机最大功率120千瓦,最大扭矩210牛·米。这套系统亏电油耗低至2.8L/100km,每公里成本约0.2元,兼顾动力与燃油经济性。
电池方面,银河星耀6提供8.5千瓦时和17千瓦时两种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对应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60公里和125公里,满足不同用户的日常通勤需求。125公里续航版本支持最大35kW的快充功率,不到20分钟就能从30%充到80%。
底盘方面,银河星耀6采用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的组合,这是该价位车型的常见配置。虽然后悬架为非独立悬挂,但整车的悬架调校在舒适和支撑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在提供足够支撑性的同时,也能保证一定的舒适性。
产品力分析
银河星耀6定位为“划时代电混家轿”,主打外观年轻化、插电混动多工况续航/低油耗、配置丰富(含高阶辅助驾驶选装),并以“性价比”做竞争利器。
两套纯电里程版本,满足城市通勤与更长短途需求,亏电状态下综合油耗约 2.8 L/100km(CLTC 工况亏电油耗指标),这对插混车型非常有吸引力。满电+满油综合续航号称可达 千公里量级(媒体报道 >1,700 km),适合注重“长途无忧”的家庭用户。除此之外,车身尺寸/空间都处于紧凑级中上水平,乘坐舒适性/后排空间竞争力不错。
不过也有一些需要警惕的点,CLTC 工况的电耗与油耗在实际驾驶(城郊混合、高速与冷/热天气)会有偏差,厂方给出的“亏电 2.8 L/100km”是理想化指标,用户体验可能稍差。若没有家用桩,公共充电(尤其直流)包含服务费后单价偏高,会抹掉电动使用优势。
日常用车成本方面,有家充电桩时,星耀6 在日常通勤的电能成本非常低——约 0.08–0.09 元/km(60/125 km 版本差别极小),远低于仅用燃油的 0.199 元/km。换言之,长期通勤极大概率能把“插混”经济性体现出来。无家充电桩、依赖公共桩或亏电用油时,用车成本接近或高于燃油车(公共充电 + 服务费会把每公里成本推高),电动优势被削弱,尤其在高服务费场景下。
主要竞品对比(秦PLUS DM、吉利 银河A7)
比亚迪 秦PLUS DM(同价位主力)
优势:比亚迪在插电混动(DM-i)技术、能耗控制与用户口碑上积累深厚;车型有 55 km / 120+ km 等多个版本可选,产品线成熟,售后/渠道广。价格区间覆盖面广、市场保有量大,有明显的议价与保值优势。
劣势:外观/品牌个性上不一定比得上新车型的“颜值噱头”;对于追求差异化设计的用户,可能偏家用化。
对比结论:若你重视“已被市场验证的油耗/可靠性/渠道”,秦PLUS 是更稳妥的选择;若你在意更年轻的外观与更低入门价,星耀6 有机会抢用户。
吉利 银河A7(同家族近邻)
优势:A7 作为银河家族的另一款电混车型,已有市场基础,配置与续航选择丰富(部分版本纯电续航可达 150 km),并且品牌间内部协同(售后、渠道)更顺畅。吸引那些想在吉利内部“横向比选”的用户。
劣势:若星耀6在价格或某些配置(如更灵活的电池组合、主动安全)存在优势,A7 可能面临被“内耗”式抢单的风险。
对比结论:A7 与星耀6更像“兄弟互搏”,消费者最终看细分配置、优惠与门店服务。
价格分析
成本端,插混平台共享化、零部件规模化、内饰/座舱模块化都有利于把车型投放到更低价位(同平台产品摊薄研发与生产成本)。吉利银河归属于吉利新能源家族,能够共享平台/电驱资源以降低单位成本。
当前插混/增程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比亚迪、吉利、广汽等全力推进),厂商普遍采用“低首付/低入门价 + 高配选装”策略以抢占渠道与注意力,星耀6 的7.48万起价属于典型攻占市场下沉段位的做法。
吉利近年来在中端市场通过吉利银河、星越等系列提升品牌溢价,但“价格敏感用户”依然更看重“性价比和综合使用成本”。星耀6 的低起售价更像是“用价格拉人进店,再靠配置/服务转化”的打法。
短期内有望通过低价吸引大量试驾/关注,实现快速导流与成交转化(尤其在三四线市场)。但也可能引发经销商的“薄利多销”压力和后续优惠走低。如果交付口碑(实际油耗/可靠性/售后)跟不上,低价会被市场放大成“廉价感”,影响品牌长期溢价;反之若交付稳定,可进一步巩固家用插混市场份额。
销量与行情前瞻
近半年内由于价格敏感度高、星耀6 预售价有竞争力,加上插混共振(用户担心纯电充电不便仍偏插混),预计新车上市初期 关注度与到店量会较高,但最终销量能否站稳取决于“真实交付体验”(油耗/电耗/补能)和经销商的促销节奏。
中长期后,市场将继续分化,有家充电且注重低用车成本的用户,纯电/高里程插混用户占优;无家桩或经常跑长途的用户则倾向增程/低油耗方案。 星耀6 的两档电里程(60/125 km)是基于这一分层策略,但长期竞争力要看“真实工况油耗”和“后市场补能体验”。
若吉利能把“交付与售后体验”做实(含充电合作、门店服务),星耀6 在 8–11 万区间有望成为“刺刀式”竞争者,把部分秦PLUS 的潜在客户分流;否则可能和银河A7 在自家阵营内消耗份额。
购车建议
主要以通勤/城市使用、且能装家充:优先考虑 60 km 或 125 km 中你预估日常电量使用能覆盖的版本(多数上班族选 60 km 就够),能把使用成本降到最低。常跑长途或充电条件差:优先考虑更大电量版本(125 km)或增程/更高阶的竞品,以避免频繁使用纯油模式导致成本上升。
如果你有家用桩、日常通勤短(≤60 km/日)且看重“低用车成本 + 时尚外观 + 价格优势”,银河星耀6 非常值得关注;如果你常跑长途、充电条件差或更看重品牌溢价,还是需要把星耀6 与秦PLUS、银河 A7 做更细的版本对比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