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
10月22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3.0》已于202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期间正式发布,《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作为路线图3.0的独立下册同步与读者见面。作为行业首部系统阐述汽车智能制造实践论与方法论的专著,本书实现了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核心编写团队精心策划了权威解读系列文章,以第一视角为读者呈现本书的编制情况与核心亮点,以及研发、生产、装备、供应链、营销服务、管理、低碳制造等各专题的发展现状、趋势与愿景、关键场景、近期目标与重点任务等干货内容。
本篇为《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数智化管理板块的专题解读。数智化管理专题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组长单位,组织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编写。
一
数智化管理的内涵
数智化管理是汽车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融合数字技术与智能算法,优化管理决策与运营效率。数智化管理重点在于研产供销服全链条的协同管理与生态构建,确保各环节高效协同,打造健康产业生态。注重数据共享与安全合规保障,通过统一平台与安全机制实现数据流通与安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数据+AI”赋能企业管理,提升决策质量与运营效率,助力汽车制造企业实现个性化生产、服务升级与模式创新,构建竞争优势。
二
数智化管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本专题从研产供销服协同管理与生态构建、数据共享与安全合规保障、“数据+AI”赋能企业管理三个维度,提炼总结出“新汽车”数智化管理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三
数智化管理领域发展水平分级
根据《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总报告提出的汽车智能制造四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自进化)演进范式,数智化管理领域发展水平分为四级,iMM-1~iMM-4级,其中M代表Management。通过从基础能力到全面能力的递进式分解,系统地刻画汽车数智化管理的阶段性特征和提升路径,从而全面展现汽车数智化管理从理念到实践的演进过程。
四
数智化管理领域关键场景
作为支撑发展水平分级体系的基础要素,本专题深度立足三大维度,深入挖掘与传统汽车制造管理之间的区别,梳理出数智化管理的七大关键场景。场景,即因“新汽车”带来的智能制造各领域重大变化而产生的关键问题。
五
数智化管理领域
面向2040年的发展愿景与路线图
到2040年,通过多元数据安全融合构建数字化基座,以“数据+AI”驱动全链条网络化协同,依托自进化管理模型实现智能决策闭环,最终打造具备自适应能力的数智生态,引领汽车制造产业向个性化、服务化转型。
六
十五五时期(2026-2030)
数智化管理领域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到2030年,汽车企业初步构建研产供销服全链条智能化生态框架,通过引入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基础AI工具,初步建立研产供销服核心环节的数据直连机制,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局部最优”协同,协同响应周期可达数周,部分流程(如智能排产、供应链优化)实现自动化决策,用户体验初步改善。数据共享平台初步成型,企业内部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数据共享率达到30%,开始探索跨国工厂间的数据交换。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实现基础的数据分类与加密,数据安全事件减少50%。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企业级的AI平台,初步落地小规模AI场景,以数据驱动决策的场景覆盖度达到30%。商业模式上,通过用户画像和订阅服务试点,开始探索“新汽车”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潜在客户转化率提高到30%。
更多精彩内容,详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下册)。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亮点介绍QA环节
Q
为什么要编制《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
A
智能制造既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又是新质生产力作用下的新型制造业形态。智能制造不是单一的生产环节改进,而是人工智能(AI)等数智技术赋能的研产供销服一体化的综合体系升级,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鲜明特点。汽车作为载体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智能制造难度最大、复杂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实现智能制造价值最大、作用最强、影响最广的产业之一。因此,汽车智能制造的实践有着远超本产业的深远意义。
目前全球特别是中国汽车企业在研发、生产、供应、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涌现出一系列前沿探索与创新,不仅有效支撑了新型汽车产品的打造,而且正在重塑与传统汽车制造完全不同的新型汽车制造体系。与此同时,在践行汽车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业界仍然存在一些认知和实践误区,特别是对汽车智能制造的整体性和一体性认识不足,把智能制造等同于智能生产,又或者没有深刻理解各个领域相互打通的价值。
在此情况下,亟需编制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以总结经验、澄清误区,凝聚行业共识、明确发展路径,推动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Q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何以单独成册?
A
汽车智能制造体系与汽车产品及服务的关系决定了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的重要性和战略性。首先,汽车智能制造体系是打造汽车产品及服务的体系,最终可以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地定制汽车产品,并支持产品及服务的持续迭代升级。其次,汽车产品及服务可在智能制造体系的支撑下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潜力,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用车体验;同时汽车产品及服务也不再是传统单纯的“被制造者”,而是要将使用数据实时反馈至智能制造体系,驱动制造体系及其技术的持续优化,从而形成汽车产品与汽车制造体系相互促进的完整闭环。最后,这个闭环是基于各类相关大数据的流通和利用来实现的,代表着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落地方向。
综上,汽车智能制造是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的底座式产品打造体系,为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专门编制了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并与汽车产品技术路线图并列,作为独立的下册,以全面反映打造汽车技术及产品的制造体系及技术的发展方向,实质上构成了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的1.0版本。
Q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是怎样定位的?
A
汽车产品的变化为汽车智能制造提出了新需求、提供了驱动力,所以编制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应从其所打造的产品及技术出发。在充分凝聚行业共识的基础上,路线图以“新汽车”的概念来表征全新的汽车产品:即基于数据、具有自进化能力、承载智能移动空间的新物种。
面向“新汽车”的发展需求,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的定位为:打造“新汽车”的创新性体系、相关技术及方法论的路线图,也即聚焦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产品创新性打造的方法论。另一方面,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中的“技术”是广义的、概念性的,既有技术本身,也包括工具、流程、组织、模式等。因此,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是由方法论主导的打造“新汽车”产品全过程的复杂系统工程图谱,这是本路线图独特而重要的特点。
Q
当前,汽车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实践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哪些瓶颈?
A
问题一:单一环节尚未有效提升,主要体现为生产要素不全面,生产力不充分
问题二:环节之间尚未充分打通,主要体现为生产关系不匹配
问题三:创造力与产品力尚未真正互通,主要体现为产品力与创造力不平衡,以及制造体系与产品的互动不充分
为解决上述问题,企业既要改变传统能力,更要增加全新能力。在生产要素方面,关键在于充分挖掘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的巨大价值;在生产力方面,关键在于升级传统的“旧”技术,同时部署新技术,即AI大模型、云计算、区块链和智能机器人等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生产关系方面,关键在于重塑多要素和多主体之间的新型关系,以实现跨界、跨域的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Q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有哪些突出亮点?
A
1. 全球范围内,首次从研产供销服全链条一体化打通的角度诠释汽车智能制造
2. 明确了汽车智能制造的战略价值,即助力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降本、低碳
3. 梳理汽车了智能制造的最新现状,识别出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并对应提出三大趋势
4. 提出了汽车智能制造的四阶段演进范式: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自进化
5. 全球首次开创性地构建了专门面向汽车产业的智能制造分级体系(iM-n),以及环节、要素和等级三维架构
6. 描绘了汽车智能制造的发展愿景和总体目标: 实现基于碳中和与万物互联的汽车智能制造体系,支撑“新汽车”实现持续、全面的自进化,带来全新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7. 完整描绘了具有产业基座式的“新汽车”产品打造体系和工程图谱(即汽车智能制造总体及分领域的技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