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新四化”浪潮势不可挡,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与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推动部分零部件领域发生颠覆性革新。产品生产能力与产业配套能力,已成为汽配企业抢占市场的关键要素,而这两者又直接依赖于产线效率的提升。因此,数字化成为汽配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那么,“数字化”究竟应如何落地执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或许能为我们带来启发。
本文案例企业是一家总部位于西南地区、生产基地遍布全国的大型集团,专业从事汽车内外饰件及中大型塑料模具的研发与制造。凭借四十余年塑胶产品与模具制造经验,该企业在大型保险杠、仪表板、副仪表板、门板立柱等总成零件的模具研发方面技术实力雄厚,现已成为奥迪、大众、一汽丰田、上海通用、神龙、福特、吉利、长安、比亚迪、长城等国内外知名整车厂的核心供应商。
自成立以来,该企业始终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尽管具备多品类生产能力,且订单持续增长,但传统纸质单据与分散的业务系统严重制约了内部协作与业务流程效率。生产部门尤其面临流程质量与交付周期的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信息化系统呈单点分散部署,各自支撑独立业务模块,导致集团层面信息难以实现高效上传下达。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该企业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三年将是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生存考验与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唯有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方能在多重挑战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汽配行业的数字化实践面临以下典型困扰:
凭借扎实的平台产品能力与丰富的制造业数字化经验,熙梦网络科技成为该企业打造“数智名片”过程中的可靠合作伙伴。熙梦网络科技基于低代码平台,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快速构建MES制造执行系统,实现对生产制造的全流程系统化管理,为工厂整体业务的协同与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熙梦网络科技通过低代码平台打通制造现场各业务模块,协同管理计划、仓储、生产、质量等关键环节,实现设备管理、生产协同、质量追溯与数据应用等多个维度能力的质的飞跃,最终达成提质、降本、增效的目标。
在设备管理方面,系统全面整合各类设备数据与关键信息采集处理能力,构建涵盖监控、预警与防错功能的设备维保体系,具体包括设备台账、保养计划、运行状态、备件管理、模具标识及维修记录等模块,实现设备互联互通,确保设备与模具的使用质量可监控、维保可计划,最大限度提升设备综合效率。
在生产管理方面,系统首先对接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动态统计产能负荷、物料及模具状况,并借助甘特图实现可视化排产,确保生产计划透明可控、管理闭环。其次,通过与设备集成,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实时反馈,对各类生产事件与异常进行记录、追踪与分析,并自动触发预警,达成制程防呆、防漏、防跳工序。最后,借助电子看板与可视化大屏,实时展示关键KPI指标,帮助管理者掌握在制品数据、订单进度与产品质量等现场动态,辅助科学决策,实现生产过程时段目标管理。
在质量管理方面,系统对各类质量及检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使海量数据可察、可观、可用。通过条码统一管理,实现人、机、料、法、环全要素追溯及物料反查能力,每台产品生产时间可精确至分钟级别,满足主机厂稽核要求。此外,系统通过首件检验确保产品按工艺要求生产,并采用多重质检机制,在品质异常超标时自动触发NCR等流程,实现闭环管理,全面保障产品高品质输出。
自系统上线以来,该企业不仅实现了生产管理的可视化与精益化,有力支撑了快速扩展的业务需求,还构建了集团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制造体系,推动生产管理向“智能化、便捷化”迈进。
通过此次项目的成功实践,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到“智能运营”的跨越。作为制造业数字化的见证者与亲历者,熙梦网络科技将持续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能力建设,助力更多企业强化数字技术在生产场景中的应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熙梦是国内领先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平台服务商,依托自主研发的低代码平台,构建工业软件协同开发与应用生态,为工业企业提供平台化解决方案及ERP、MES、WMS、QMS等工业应用软件。
公司聚焦智能工厂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与落地实施,提供跨行业、跨领域的完整产品与解决方案,涵盖数字化咨询、方案设计、设备联机、系统集成与实施运维等全方位服务,助力汽车零配件、机加工、电子、电商贸易、服装纺织等多个行业客户更简单、低成本地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