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陪邻居李哥去审车,他那开了三年的SUV差点没过,检测站说OBD有问题,吓得他当场就掏手机要找“黄牛”。说实话,2025年车检新规落地后,不少车主都栽在细节上,有的花了冤枉钱,有的跑了三趟才办成事。
李哥这事还算幸运,检测员提醒他先去4S店消故障码。后来才知道,他前阵子加的私油杂质多,车载电脑记了故障。你说这事儿怪不怪?车开着一点毛病没有,电脑里藏着“小辫子”。真的,现在车检早不是看刹车灯光那么简单了,尤其是燃油车的OBD检测和新能源车的电池检测,简直是两道“生死关”。
西安有位张女士更冤,车才开4万公里,去第一家检测站说OBD四个项目不合格,催化器、氧传感器全亮红灯。她赶紧去4S店修,结果人家电脑一查,啥问题没有。转头换了家检测站,直接通过。后来投诉到环保部门才清楚,不同检测站的设备灵敏度不一样,可按规定,检测结果有异议还不能随便换站,这规定真能急死人。
2025年最容易踩的红线,首当其冲是OBD检测。别听路边汽修店瞎忽悠,说什么“十辆车九辆半过不了”,他们拿个仪器扫出五个故障码,就撺掇你花450元找黄牛。我特地问过正规检测站的朋友,他们只查和尾气相关的故障,收音机坏了、空调不凉,根本不影响年检。那些所谓的“故障码”,很多是历史记录,消掉就行,根本不用修。
新能源车的车主更得留心,3月1日起新规程实施,电池温度成了必检项。三元锂电池充电温度不能超60℃,磷酸铁锂的不能超65℃,超了直接不合格。之前有个网约车师傅,冬天为了省时间快充,电池温度飙到68℃,检测时直接被打回,花了两千多修电池管理系统。其实慢充多等会儿,比修电池划算多了。
还有些车主自己瞎改装,把车标抠了换个运动款的,或者给车窗贴深色膜,这些以前可能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全是硬杠杠。我表弟去年给车贴了“黑武士”膜,透光率不够,检测站让他当场撕,寒风里撕了半小时,手都冻红了。真不值当,审车前最好把改装件都拆了,别抱侥幸心理。
哦对了,车检周期也得记准。非营运小微型车还是6年和10年上线,超过10年每年一检。上次有个粉丝留言说,他以为新规改了周期,提前半年去检,白跑一趟。其实燃油车周期没动,变的是新能源车的检测项目,别被网上的谣言带偏。
要是真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广东那边有明确的申诉渠道,拿上4S店的检测报告就能找交管部门核实。但陕西目前还没细则,张女士那种情况只能认栽换站。希望各地都能尽快完善政策,别让车主在检测站之间来回折腾。
最后说句实在的,车检严是为了安全,可别被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审车前自己先去4S店做个小检查,消掉故障码,把改装件复原,基本都能过。李哥后来花50块钱消了码,第二次去检测站,十分钟就搞定了。那些张口就要几百块的黄牛,纯属骗钱。你们今年审车遇到过啥糟心事?评论区聊聊,避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