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重卡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尽管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多数产品仍被局限于短途或固定场景运营,难以突破中长途运输的瓶颈。与此同时,物流行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愈发迫切,市场急需一款既能适应复杂工况,又能兼顾长续航与经济性的电动重卡。在这样的背景下,零一汽车于广东佛山正式发布了全新产品——“惊蛰雷震子”,凭借600度电量、550公里续航的亮眼表现,迅速成为行业焦点。
与市场上多数企业不同,零一汽车自成立之初便坚持正向研发,围绕“软件定义硬件”的理念,在电驱桥、热管理、整车控制等核心系统上实现全栈自研。零一汽车创始人兼CEO黄泽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电动重卡销量在快速增长,但产品形态与五年前相比几乎没有本质变化。我们做的,是从电子电气架构、控制逻辑到能源系统的全面重构。”这种技术上的突破,为零一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优势如何转化为用户的实际收益?零一汽车给出的答案是“每一度电都不浪费”。联合创始人兼COO张伟介绍,零一汽车的电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以“惊蛰雷震子”为例,其综合电耗低至0.95度/公里,相比中央驱动车型,每百公里可节省25度电。若以年行驶14万公里、电价0.8元/度计算,单车每年电费可节省2.8万元。整车轻量化设计也为用户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黄泽铧补充道:“每减重一吨,每年可为用户增收约4.5万元运费。我们不仅在节能上做到了极致,更在‘能不能干’的问题上实现了突破——有些坡,只有我们的车能爬上去。”
作为零一汽车本年度发布的重磅产品,“惊蛰雷震子”不仅在电量与续航上实现突破,更在“通过性、可靠性、智能化”三大维度上树立了新标杆。其搭载的零一汽车自主研发的“矩石电驱桥”是行业首款正向开发的“4合1”集成系统,将电机、变速箱、桥体及取力器高度集合,取消了传统传动轴结构,实现了真正的纯电驱动。张伟表示:“传统油车或‘油改电’车型在砂石料等复杂路况下,常因离地间隙低、脱困能力差而受限。我们的电驱桥拥有行业最高的离地间隙,电池布置高度甚至超过传统油箱。更重要的是,它具备四轮端智能扭矩分配功能,当任何一个轮端陷坑时,系统会自动将动力分配至其他三个轮端,轻松脱困。”
在技术原理上,黄泽铧进一步指出,市面多数电驱桥为“改制方案”,即在传统桥壳中外挂电机与齿轮系统,导致密封性、散热性与结构强度存在隐患。而零一的电驱桥采用整体铸造桥壳、油冷电机与正向齿轮系设计,在重载、高温、振动等极端工况下仍保持稳定。张伟透露,已有客户在山西、邢台等重载场景中实现“零过温预警”,印证了产品在真实运营中的可靠性。
尽管“惊蛰雷震子”已展现出强劲的产品力,但零一汽车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产品规划上,黄泽铧剧透了将于明年发布的“T平台”车型。该平台将首次采用专为纯电重卡设计的驾驶室,不仅内部空间大幅提升,净高超过2米,还重新设计了下车方式,从“背对下车”改为“正向步行”,提升安全性。T平台还在电池系统、底盘制动、能量回收等方面进行全面重构,进一步优化能耗与通过性。
作为定位“运输机器人企业”的零一汽车,还有更为长远的目标——实现重卡的无人化。为此,零一制定了清晰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造好车,夯实硬件基础;第二步是在封闭场景实现L4级无人驾驶;第三步是在5年内推动系统向L5级演进。黄泽铧强调:“无人驾驶不仅仅是‘把车开好’,更要解决‘如何监管车辆’的问题,当车上没有司机,系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诊断、自我维护。”目前,零一自主研发的ZSD自动驾驶系统已在国内多个封闭场景启动测试,计划2026年实现L4级无人驾驶商业化,2028年落地10000台无人驾驶重卡。
从成立至今,零一汽车以“技术驱动”为核心,正在快速改写新能源重卡的竞争规则。其背后,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对技术路线的坚定投入,以及对“科技平权”理念的践行——不仅让高端物流用户享受到顶尖技术带来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即便是砂石料、大宗运输中的卡友,也不例外。在清晰的发展规划中,零一汽车正一步步将“电动化”到“智能化”再到“无人化”的路径变为现实。
来源:https://www.drd.com.cn/xinche/202511/11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