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的广州国际车展现场,比亚迪展台人群熙攘。刚刚宣布价格调整的唐L和汉L成为焦点,销售人员对询价者频频确认:“这次有1.5万元的优惠,现在入手非常划算。”
这时候降价确实耐人寻味——毕竟刚出炉的10月销量数据里,比亚迪单月卖了44.17万辆,创下今年新高,1-10月累计销量更是达到370.19万辆,已经完成全年550万辆目标的80%,比上半年的进度明显快了不少。
销量一路看涨,反倒给核心车型降价,这波操作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王传福要的高端,有“人”拖了后腿
先说说这亮眼的销量数据到底从哪儿来。
10月这44万多辆的成绩里,混动车型贡献了23万多辆,纯电也有20万出头,海外市场更是爆了,单月出口8.3万辆,同比涨了155.5%。
分品牌看,方程豹势头最猛,同比涨了415.3%,钛7上市首月就卖了2万辆,腾势D9在高端MPV里也稳坐前三,海洋网的海豹、海狮加起来卖了11万辆。
这么多增长点凑在一起,难怪整体销量能创新高。
图源:微博
但把数据拆开揉碎了看,问题就出来了——王朝网的核心旗舰汉和唐,成了明显的短板。
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10月汉家族总共卖了1.37万辆,唐家族1.45万辆,其中今年刚上市的汉L和唐L表现尤其疲软:
汉L10月只卖了大约1978辆,比5月的峰值4805辆跌了快六成,1-10月累计才2.13万辆;唐L稍好点,但10月也只有2742辆,较峰值下滑60.9%,累计3.04万辆。
更关键的是,这两款新车在各自家族里根本没扛起大梁。汉L只占汉家族销量的14.4%,唐L也才19%,卖得好的还是老款车型。
要知道,汉和唐可是比亚迪冲击20-30万中高端市场的"门面",现在这个表现不仅拉低了王朝网的增速,还可能影响品牌向上的节奏——毕竟当前高端车型(方程豹/腾势/仰望)在总销量中占比仅8.2%,王朝旗舰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
因此,在整体销量向好的背景下,针对性激活汉L、唐L的市场活力,成为比亚迪向更高目标冲刺的必然选择。
图源:太平洋汽车
此外,库存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乘用车库存量已突破350万辆,创下历史峰值,库存周转天数拉长至57天。
而有媒体爆料,比亚迪自身库存周转从58天飙升至89天,插混车型销量大幅滑坡。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比亚迪不得不采取更为灵活的价格策略。此次广州车展针对唐L和汉L的价格调整,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不打价格战,只解燃眉急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曾掀起一场行业价格战,直至5月到达顶峰,一次降价覆盖了王朝网和海洋网共计22款车型,降幅在1.2万元至5.3万元之间。
其中海豹07 DM-i智驾版直降5.3万元,降幅高达34%,力度空前。
这场价格战立竿见影。比亚迪8月销售新能源汽车37.1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图源:微博
但激进的降价策略也带来问题——汽车行业利润率已在2024年突破了历史新低,达到4.3%。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毛利水平和毛利率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比亚迪2024年汽车相关业务的毛利率为22.31%,平均每辆汽车销售贡献的毛利约为3.22万元。
但考虑到全年402.54亿元的净利润,平均每辆汽车销售贡献的净利润还不足1万元。
在相关部门整治内耗式竞争的背景下,比亚迪的大规模降价显得不合时宜。7月后,比亚迪的价格战明显降温,直至本次广州车展,汉L和唐L仅给出1.5万元优惠,幅度远不及以往。
图源:凤凰网汽车
当然,这背后或许是王传福面对更多的考量。
比如对比豹5去年7月底直接降价5万元的案例,1.5万元的降幅显得颇为克制。当时方程豹5才上市8个月,大幅降价引发了老车主的不满。
但降价效果立竿见影——豹5从月销1800多台,增长到降价后的4000多、6000多台,目前基本稳定在4000-5000台区间。
今天的1.5万元降幅,既是对市场压力的回应,也是对品牌价值的维护。比亚迪正试图在销量与品牌之间寻找平衡点。
在技术层面,比亚迪不断加码。截至8月底,搭载“天神之眼”的比亚迪车型累计销量超140万辆,8月国内智驾车型销量占比高达90%。
每天生成的辅助驾驶数据里程超8700万公里,形成“数据反哺技术迭代”的良性循环。
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首创兆瓦闪充技术的超级e平台等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了比亚迪的技术矩阵。技术优势,是比亚迪应对价格战的底气。
降价背后的大算盘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比亚迪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技术突破成为比亚迪降低成本的关键抓手。比亚迪的9000吨大压铸生产线已经就位,明年多款新车将采用一体压铸技术。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大压铸技术将汽车前舱地板和后舱地板从前由74个冲压件焊接而成的复杂过程,整合为一个铝件。这不仅提高了精度和刚性,更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
电池技术的升级同样在持续推进。2026款比亚迪夏已经搭载了更大容量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高配车型的CLTC纯电续航从180公里提升至218公里,增幅达21%。
兆瓦闪充技术的布局,则是比亚迪解决补能焦虑的重要举措。
这项技术依靠全域千伏高压架构,实现1000V电压、1000A电流,充电功率达1兆瓦。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喝杯咖啡的时间内,为车辆增加400公里的续航。
比亚迪计划在2026年建成超过4000座闪充站,配套储能系统与冷媒直冷技术。而且,这项顶级充电技术不会只局限于高端车型。
更重要的是,这符合新能源市场的大趋势。
10 月新能源车占新车销量的比重第一次突破 50%,达到 51.6%,意味着:市场正式进入新能源主导的时代。
这时候的竞争早就不是比谁卖得多了,而是比谁的技术硬、体验好。比亚迪一边用补贴补旗舰车型的短板,一边砸钱搞研发,就是想在 "技术为王" 的新阶段站稳脚跟。
而在海外市场,比亚迪同样在积极布局。
8月份,比亚迪海外月销量已突破8万辆大关,有望在短期之内就能突破10万辆大关。1-8月,比亚迪海外累计销量已达630,728辆,同比增长135.7%,占总销量的22%。
总的来说,降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在达成550万辆年销目标的道路上,王传福正试图在价格与价值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两个“L”的降价,仅仅是比亚迪漫长战役的一个插曲。
对消费者来说,这倒是个实打实的机会 ——12 月 31 日前的置换补贴,再叠加快要到期的新能源购置税全额减免,算下来能省不少钱,算是个阶段性的购车窗口期。
如果大家今年还有购买电车的刚需,汉L和唐L都将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 | 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