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李想,大概体会到了“立Flag一时爽,翻车火葬场”的滋味。
年初,李想围绕纯电i系列立下的那些目标,如今回头看,不少都成了啪啪打脸现场。其中最扎眼的,莫过于理想i8的销量承诺。
时间拉回8月20日,李想在内部会议上拍着胸脯给团队下了死命令:“i8九月必须干到8000台,冲击1万!”当时团队士气高涨,外界也对这款纯电旗舰充满期待。可现实却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九月i8交付仅5716台,连8000台的及格线都没摸着。本以为十月能触底反弹,结果更惨,5749台的交付量稳稳卡在6000大关以下,跟焊死了似的纹丝不动。
这不禁让人疑惑,都说“船大难掉头”,可理想这艘在新能源市场驰骋多年的大船,怎么刚向纯电赛道掉头,就陷入了搁浅困境呢?
●打脸现场●
面对交付不及预期的质疑,理想产品线负责人张骁在9月28日站出来解释:“受供应链变化和‘桦加沙’台风影响,有72名小订用户的车要延期到10月4日交付。”他特意强调,i8和i6有独立产线,i8的生产节奏完全不受影响。这话听着挺有道理,可十月交付数据一出来,直接把“遮羞布”撕了。5749台的成绩,别说冲击1万,连6000都没突破。
更打脸的还在后面。10月有汽车博主跑到理想常州工厂“探营”,眼前的景象耐人寻味。只见停车场里整整齐齐停着几百辆崭新的i8,本该24小时连轴转的双班生产线,只开了一班。工厂工人私下透露,现在产能根本拉不满,一个月要休息十多天,来运车的大卡车比以前少了一大半,不少工友都处于工作量不饱和的状态。这和张骁一个月前“产线不受影响”的说法完全对不上,而此时距离李想“九月破万”的军令状,才过去一个多月。
公开资料显示,理想对纯电i系列其实下了血本。常州三期工厂今年上半年就竣工了,专门用来生产i8和i6。四期工厂也已经开工建设,虽然竣工时间还没定,但这份投入足以看出理想押注纯电的决心。可现实却是有米下锅,却烧不旺火。
更尴尬的是,理想如今不仅i8卖不动,连被寄予厚望的i6也陷入了订单火爆,交付拉胯的怪圈。李想之前高调宣布,i6订单已经超过7万辆,远超预期,正在联合供应商加急提升产能。这话听着提气,但懂车帝的搜索数据显示,i6十月只交付了5000多台,连当初预留的7000台现车都没卖完。要知道,i6是9月底才上市的新车,产能爬坡慢或许还能理解。但i8已经交付三个月了,每月销量始终在5700台左右徘徊,这成绩无论和自家爆款比还是和竞品比,都显得底气不足。
更有意思的是i6的“饥饿营销”后遗症。上市时李想特意强调“今年产能只有4.5万到5万台,九月现车仅7000台”,这话成功勾起了消费者的抢购欲,怕排不上队的人纷纷下单。可十月5000多台的交付量一出来,不少大定用户开始在各大论坛追着理想要说法。截至发稿,理想官方还没回应这一数据的真实性,但连续两款纯电车型都出现交付问题,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供应链管理是不是出了问题。
●理想困局●
目前来看,现在的理想,正面临双线作战的巨大压力,纯电市场没打开局面,传统增程阵地也快守不住了。
其中,增程市场的萎缩早已是大势所趋。理想的增程主力L6就是最好的例子,该车2024年8月还能单月交付破2万,和L7、L8、L9一起把品牌总销量推到4.81万的历史高位。可今年形势急转直下,七月同比下滑39.7%,八月跌幅扩大到41%,整个品牌总销量才2.85万辆。
屋漏偏逢连夜雨,新能源车购置税3万元及以下全免政策进入倒计时,其他车企都借着政策东风冲销量,唯独理想没赶上这波红利。数据显示,理想十月交付31767辆,同比下滑38.24%,环比也跌了6.4%,更是第一次被蔚来、小鹏这两个老对手同时反超。回看前十个月,理想累计交付32.9万辆,看似不少,但距离年初喊出的64万辆年度目标,完成度刚过一半。
最让理想头疼的是无爆款可用的窘境。十月全系车型没有一款销量破万,卖得最好的L6才9680辆,i6和i8分别以5775辆、5749辆紧随其后。增程车下滑、纯电没打开局面,销量自然一路走低。
车叔总结
曾经靠着“冰箱、彩电、大沙发”精准拿捏中产家庭需求的理想,如今确实有点步履蹒跚。现在就说理想在走下坡路还为时过早,毕竟它有成熟的渠道和用户基础,i6的订单热度也说明其产品力仍有竞争力。但不可否认,这是理想创立以来最棘手的一次危机。要想走出困局,理想不仅要解决供应链和产能问题,更得重新梳理产品战略,找到纯电与增程的平衡之道,尽快筑起更深更宽的护城河。
上一篇:比亚迪突然降价,王传福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