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公路上飞驰,享受速度与激情的同时,不少驾驶者心中都存有一个疑问:当限速明确标示为120km/h时,开到130km/h是否就意味着超速了呢?
从法律条文的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一旦车辆速度超过限速标志上的数值,即构成超速。也就是说,即便只是超过1km/h,也在法律上被认定为超速行为。法律的严谨性不容置疑,它为我们设定了明确的界限,以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秩序。
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交警部门通常会采取更为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一般来说,对于首次超速且超速比例在20%以内的行为,即速度未超过144km/h时,交警可能会选择不予处罚。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执法的人性化与灵活性,旨在通过教育引导而非单纯处罚来提升驾驶者的安全意识。
新交规调整前和调整后
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普通道路:调整前:超速50%以上通常会被扣12分,并处以相应的罚款。超速20%-50%之间会被扣6分,超速20%以下则扣3分。调整后: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超速20%至50%将处以6分罚款,超速50%以上将处以12分罚款。超速20%以下不扣分罚款。
超速缓冲区的存在意义
那么,为什么法律会设定这样一个看似“宽松”的超速缓冲区呢?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车速表与测速设备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为了避免因这种误差而导致的误判,法律为驾驶者留出了一定的余地。另一方面,车速表显示的速度往往会略高于实际速度,这也是出于安全考虑的设计。因此,即使车速表显示达到了130km/h,实际速度可能并未真正触及超速的界限。
控制车速的小技巧
为了更好地控制车速并避免超速行为的发生,驾驶者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小技巧:
利用巡航定速功能:现代汽车普遍配备了巡航定速功能,可以帮助驾驶者保持恒定的车速从而避免超速。
借助GPS导航软件:许多GPS导航软件都能实时显示车速并提供超速预警功能,为驾驶者提供更为准确的速度参考。
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尽量避开高峰时段出行以减少因车流密集而导致的被迫超速情况。
保持安全车距: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仅可以为紧急制动留出足够的空间还可以避免因前车突然减速而导致的追尾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