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州国际车展,长安马自达带来了EZ-60与 EZ-6构成的“双子星”矩阵,正在试图走出一条区别于丰田、本田的“合资模式2.0”道路。
在车展现场,长安马自达汽车销售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吴旭曦公布了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EZ-60上市首月销量3317辆,10月攀升至4565辆,连续两个月斩获合资新能源中型SUV销量第一。
在比亚迪月销动辄数十万的2025年,4000多台的月销量看似并不惊人,但若置于“合资新能源”这个特定坐标系下,其含金量便显露无疑。2025年,合资品牌纯电车型在价格战中逐渐边缘化,在15-20万级纯电SUV市场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长安马自达精准地切入了这一缝隙。EZ-6全系11.98万起的定价,直接击穿了合资品牌长久以来的溢价体系,与比亚迪秦L、海豹06等热销车型形成了正面短兵相接。更值得注意的是其用户结构:EZ-60的顶配MAX车型销售占比超过80%,新用户群体占比高达82%,且年轻用户占比达74%。
面对新势力在智驾与生态上的降维打击,传统合资车企往往因软件短板而败下阵来。长安马自达的选择是“彻底的本土化融合”。EZ-60搭载了4纳米车规级智舱芯片,并集成了豆包+科大讯飞双AI大模型,这种配置水平几乎是直接照搬了中国新势力的硬件标准。
但EZ-60依然通过对机械素质和空气动力学的执拗,保留了马自达“人马一体”的品牌基因。这种“中国芯+马自达魂”的组合,在同质化严重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竞争中,为那些既想要智能化便利,又不想牺牲驾驶质感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折中选项。
此外,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已正式成为马自达全球新能源整车出口中心,EZ-6的全球车型MAZDA 6e已于10月在欧洲上市。
过去,合资车企是“市场换技术”,在2025年,逻辑变成了“中国造,反哺全球”。利用中国极度成熟的新能源供应链,在南京工厂以极低的成本制造高质量电动车,再利用马自达的全球渠道销往欧洲、东南亚等高溢价市场。
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策略,或许是长安马自达,乃至所有在华合资车企在未来的一剂解药。
封面新闻记者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