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部战区空军在台岛周边开展了实战化训练。多批战机以战斗编队的形式前出,活动范围涵盖台湾海峡及台岛的西南、东南空域,构建了空中制空作战体系。此次训练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战备巡逻,还涉及了海军、火箭军等力量的联动,重点演练了空中截击、对陆打击和联合封控等多个科目。轰-6K战机挂载实弹,经过巴士海峡前出远海,实施了对台岛东部目标的多波次模拟打击。预警机和加油机则全程提供支援,整个过程顺利完成,全面检验了各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这次行动直接回应了“台独”势力近期宣扬的分裂论调和与外部势力的勾结。

这次空军训练的目标绝非表面上的展示军力。每一架战机都带有实战任务,尤其是携带的鹰击-21导弹。该导弹具有突破高防线的能力,无论是对地面设施还是海上舰船,防御能力都非常有限。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能打得准”的硬实力,更是为了提醒外界,中国空军的力量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打击能力。 这次训练的布局也有特别的含义。战机不仅在台岛西侧活动,还特意绕至西南和东南空域。台岛东部的花莲基地被认为是“防空重镇”,而巴士海峡则是外部势力可能介入的通道。通过在这里展开空中走廊的构建,战机能够在盯住岛内军事动态的同时,也能封锁外部干预的路径。这种“攻防一体”的训练模式,比单纯的战机亮相更具震慑力。 此次训练的核心之一是直接破灭岛内“台独”势力的两大幻想。首先,训练通过精确打击模拟高雄永安天然气接收站等关键能源设施,表明一旦发生冲突,岛内的能源供应将遭遇严重打击。其次,训练中山东舰航母编队的协同行动,恰好堵住了外部势力可能介入的路径。这一切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号:所谓的“外援”根本无法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援。 东部战区的这类训练已经越来越常态化,且训练模式不断变化。从单一军种巡逻,到陆海空火箭军的联合演练,训练时不再提前预告,而是突如其来,贴近实战状态。这种变化反映了战略思路的转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掌控”,使得我国在台海局势中掌握了主动权。

训练中,战机的“查证识别、警告驱离”不再仅仅是口头警告,而是实实在在的拦截和控制。类似的“联合封控”也不仅仅是封海,更涉及对能源和补给通道的全面掌控。训练中,一艘外籍货轮试图穿越训练海域时,立刻遭到战机和舰艇联动驱离,显示出任何挑战都不会轻易得逞。 这些训练并非单纯的“秀肌肉”,而是对台独行为的坚决回应。每一次的空军训练、每一次的精确打击,都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国家的主权不容侵犯,任何分裂图谋都注定失败。随着未来训练常态化进行,外部势力对台海局势的干涉空间将越来越小,而我国的战略防线将愈加牢固。对于那些试图通过分裂行为谋取政治利益的人来说,现实已经很明确——任何挑战国家主权的行为,最终都会迎来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