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王箫侣 高翔
5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崔崑院士《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第三版出版座谈会。101岁的崔崑院士通过视频致辞,阐述了这本书的重要价值,并向科学出版社编辑透露了自己接下来的梦想——希望在2027年到2028年间出版这本书的第四版。
崔崑院士通过视频分享编写初衷,他谈到:“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此前国内外均缺乏全面系统论述钢材的权威著作。”他还分享,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钢材用量是最大的、无法取代的、最重要的结构材料,由于钢材的性价比高,广泛用于车辆、桥梁、船舶、建筑等,一部汽车最少需要500公斤的钢,钢铁的生产是对环境友好的产业。
“我还希望能够继续对国家做一些贡献。”2006年,81岁的崔崑决定撰写一部反映我国钢材发展成就、融合最新研究成果、重视知识产权与应用标准的书籍,81岁的他自学电脑打字和制图。《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于2013年应运而生,并于2019年、2024年分别完成第二版、第三版修订工作,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对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他本身就是一块特殊钢铁,一辈子都在奋斗,一辈子都在无私奉献。”在《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第三版出版座谈会上,崔崑的老同事、华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授李志刚表示,崔老是“钢铁院士”,立德立言立功他都做到了。座谈会上,夏巨谌教授、熊惟皓教授等老同事深情回忆与崔崑院士一起科研攻关的岁月,肖建中教授、柳林教授、胡树兵教授等围绕书籍内容和学术价值等展开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崔崑院士为材料学科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忠诚爱党、热忱报国的坚强党性,坚韧不拔、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严谨治学、亲力亲为的育人品格是师生学习的楷模。
据科学出版社编辑牛宇锋介绍,《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第三版相比于第二版的220万字又增加了20万字,引入的各类标准则达到227个。淘汰旧内容,增加新内容,全书结构的调整,涉及全书一半的内容,劳动量很大。
牛宇锋透露,2006年他编辑第一版时,崔院士使用电脑水平还不高,多是寄手写书稿纸给他。2013年后,崔院士开始给他发电子版书稿,同时也有打印稿,很细心,经常指出自己哪页哪行有错误。第三版时,崔院士主动加了牛宇锋微信,双方传稿和交流全通过微信。“今天上午去看望崔老时,穿着有破洞布鞋的崔老正练习使用DeepSeek,他计划在2027年至2028年出第四版。”牛宇锋说。据悉,座谈会前,科学出版社与华科大材料学院相关负责人一同前往崔崑院士家中探望。
赠书仪式上,该校材料学院青年教师代表于逸飞、李鑫从张涛、张凡手中接过新书,学院青年教师黄威、郭雁鹏向勤奋励志成长班成员向霖、谢江涛同学赠书。“要以崔崑院士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榜样,为学生搭建通向专业领域的坚实桥梁。”“要将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攻坚克难,为推动学科和行业发展而努力奋斗。”青年教师黄威、郭雁鹏的发言引发现场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