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显伟大。”88岁老党员罗官章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38.83元的工资余额、7枚沉甸甸的奖章、520元的特殊党费这三组看似简单的数字,定格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模样。这些镌刻在岁月里的“数字印记”,既是一名老党员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一生写照,更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砥砺初心、践行使命的“精神教科书”。读懂这些数字,便读懂了共产党人“为民”二字的千钧分量。
读懂38.83元的清贫坚守,涵养“干净干事”的政治本色。这串近乎“归零”的数字,绝非生活困窘的写照,而是一名老党员对“计利当计天下利”的生动诠释。当退休金源源不断转化为种子、学费与试验经费,当最后一餐的炕洋芋与给乡亲的数百元帮扶形成鲜明对比,彰显的是共产党人“公而忘私”的价值取舍。在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这份清贫更具现实警示意义。基层干部手中的权力源于人民,唯有守住“不占群众便宜”的底线,远离“微腐败”的侵蚀,才能与群众心贴心、实打实。罗官章用一生证明,清廉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唯有守住清贫、耐住寂寞,才能让初心之根深植民心。
读懂7枚奖章的实干分量,锤炼“攻坚破难”的担当本领。每一枚奖章的背后,都是一次与贫困的较劲、一场对使命的践行。从退休次日重返“宜昌小西藏”,到800多天扎根高山攻克天麻技术,再到带领乡亲培育多元产业,奖章的光泽源于“不让乡亲荷包鼓起来睡不着”的执念。尤为可贵的是,即便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依然扎进田间地头,这种“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定力,正是基层干部最需补足的“精神钙质”。乡村振兴进入深水区,产业升级、治理创新等难题接踵而至。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当以罗官章为镜,摒弃“躺平”心态,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办公桌设在群众家门口。唯有像他那样“不让乡亲荷包鼓起来睡不着”,以“钉钉子”精神攻坚破难,才能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回应群众的殷切期待。
读懂520元的赤诚内涵,筑牢“对党为民”的信仰根基。“520”的谐音背后,是69年党龄老党员最质朴的忠诚告白。笔记本上“忠诚、干净、担当”的字迹,看阅兵时“国家要富强,基层一定要强”的感慨,临终前仍在谋划的农旅融合路径,都将党性修养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实践。对罗官章而言,对党忠诚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点滴坚守。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践行初心的主战场。基层党员干部当传承这份赤诚,把“国之大者”融入日常琐事,把政策译成乡音、把使命落于实处。用记录民情的小本本、化解民忧的家常话、谋划发展的实思路,回答好“如何对党忠诚”的时代命题,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
三组简单数字,浓缩着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使命;一生坚守奉献,诠释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当前,越来越多的“种子”扎根基层,当以这些“简单数字”为镜,汲取精神养分、砥砺初心使命,把干净刻进风骨、把实干融入血脉、把忠诚铸入灵魂,在平凡岗位上勇毅担当、实干笃行,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结出为民硕果,让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沃土中愈发坚固,让初心之光穿越岁月、照亮前行之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婉婷(江夏区“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下一篇:东湖快语丨一口锅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