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铸魂启新程,
科创赋能向未来
—— “理财小课堂”劳动实践教育启迪少年成长路
为弘扬劳动精神与科技创新理念,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教育实践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热烈展开。5月6日至13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管工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以“劳动创造价值,科技启迪未来”为主题,打造“理财小课堂”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跨学科实践,为小学生们搭建起一座连接经济学、管理学及工程思维的桥梁,让劳动精神与科技创新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课堂内,一场场充满创意的商业模拟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们化身“小小企业家”,从制作棋盘、设计卡片,到发行虚拟货币,每个环节都深度参与。支部党员巧妙设置“风险区”“机会区”等趣味游戏关卡,并引入数据分析软件,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工具,深入思考策略与风险的辩证关系,科学评估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在“小小银行家”角色扮演中,孩子们使用数字货币模拟银行业务,直面风险评估、贷款违约等真实金融场景;“你卖我买”手工市集上,学生们用扭扭棒制作创意商品,在自由交易中直观感受价格波动规律。课程还借助多媒体工具生成可视化的“供求曲线”和 “成本-收益表”,将晦涩的经济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成果,让学生们清晰洞察市场运行机制,有效激发参与热情,持续提升实践能力。
而在“超级工程师”课程环节,一场融合工程力学与创新实践的挑战精彩上演。学生们以吸管和橡皮泥为材料,搭建抗风灯塔,并利用调速风扇模拟风力冲击。研究生党员们将复杂的工程力学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经验法则,指导学生使用软尺测量灯塔倾斜角度,用硬币测试承重极限,通过绘制图表观察结构性能变化。在“采购-设计-迭代” 的反复实践中,孩子们不仅提升了科技素养,更深刻领悟到科学工具与方法论对劳动实践的关键指导作用,在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
此次“理财小课堂”活动,深度融合“五一”国际劳动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紧扣“劳动+科技”双主线,借助新科技、新媒体、新工具,实现劳动教育与知识学习的有机融合。活动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知识,在创新探索中实现成长,助力其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作为商学院“iBEST”育人品牌的重要实践项目,“理财小课堂”志愿服务已持续开展多年,始终致力于为青少年打造集财商启蒙、劳动实践与科技素养提升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平台。此次活动以“党建+科技+劳育”为特色路径,充分整合高校资源与基础教育力量,积极探索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起具有示范意义的科教融合新生态。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将持续深耕“理财小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深度融入智能物流、低碳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丰富课程内容。以高质量育人实践积极响应“科教兴国”战略,全力提升新时代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奋力谱写校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教育新篇章。
撰稿人 | 海汀 蒋丽
排版 | 商学院研执委宣传部(翁宁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