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进入最后倒计时,最后这十几天的时间,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以下是星火高考文化集训学校整理的家长护航 “三要三不要” 准则,帮助家长避开误区,用正确方式陪孩子打赢这场硬仗。
1. 营造 “安静自在” 的家庭氛围
少说教,多观察:避免重复唠叨 “考不好没关系”“再仔细点” 这类话。孩子对模考成绩的在意程度远超家长想象,过度安慰反而会强化他们的焦虑。
拒绝 “经验轰炸”:别把二十年前自己的考试经历、隔壁家孩子的 “985 秘籍” 或网上看来的偏方强加给孩子。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不同,盲目套用他人经验可能适得其反。保持家庭环境的简单纯粹,让孩子回家后能卸下压力,安心休息。
2. 做好后勤,关注身心健康
关注身体状况:高三学习任务繁重,孩子容易出现身体疲劳和各种健康问题。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不要给孩子吃生冷凉卤食物,不要受凉感冒,更不要当着孩子吵吵闹闹。同时,提醒孩子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重视心理健康:高考压力下,孩子可能会产生焦虑、烦躁、自卑等不良情绪。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做孩子的倾诉对象。
3. 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肯定孩子的努力:家长不要总是拿孩子的成绩和别人比较,而是要关注孩子自身的成长。当孩子在某个学科上取得进步时,及时表扬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努力付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表达信任和期望:家长可以经常对孩子说 “没事,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考好的”“只要你尽力了,爸爸妈妈都会为你感到骄傲” 等话语,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和动力。
1. 不要 “眼皮子急”,拒绝过度紧张
允许适度放松:看到孩子偶尔发呆、刷手机,不必立刻指责 “都什么时候了还玩”。高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最后两周适当放松(如看半小时喜剧、陪家人散步)能缓解神经紧绷,反而提升学习效率。
信任孩子的节奏: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复习策略,清楚自己的薄弱点和备考节奏。有的选择查漏补缺,有的侧重错题复盘,家长只需默默支持,不必强行介入。
2. 不要 “病急乱投医”,警惕焦虑营销
远离焦虑型家长群:各类 “高考互助群” 中,家长们常因焦虑互相传递未经核实的信息(如 “今年数学难度激增”“某科考点大调整”),这些谣言容易引发连锁恐慌。建议家长精简信息源,只关注学校官方通知和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权威内容。
3. 不要干扰孩子的备考节奏
慎选复习资料:别轻信 “北京亲戚寄来的清华周边押题卷”“某 985 学霸笔记”,不同地区教材、考纲存在差异,临考前使用非适配资料,反而会让孩子陷入混乱。如需补充资料,先与任课老师沟通,根据孩子的薄弱点针对性选择。
不插手专业领域:除非家长是一线教师,否则不要轻易指导孩子做题或质疑老师的教学方法。相信孩子和老师的默契,默默做好后勤即可。
自我焦虑疏导:家长可通过运动、与朋友交流等方式释放压力,避免将焦虑写在脸上、挂在嘴边。孩子对家长的情绪变化非常敏感,家长的镇定能传递 “一切可控” 的信号。
提前准备物品:考前 3 天,提醒孩子整理好准考证、身份证、2B 铅笔、黑色签字笔等考试用品,装入透明文件袋,避免临考慌乱。同时,熟悉考场路线,测算好出行时间,预留 30 分钟缓冲,应对可能的交通拥堵。
最终的高考成绩主要取决于孩子的实力和考场发挥,十年磨一剑!家长们一定不要在关键时刻给孩子们掉链子呀!要用理解、信任和细致的关怀,为孩子打造一个温暖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