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孩子的出行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学生违规骑行电动车、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令人痛心。为切实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现就严禁学生违规骑行电动车、摩托车相关事项告知如下,请您认真阅读并积极配合。
一、严守法律底线,做规则意识的“践行者”
拒绝侥幸心理:明确告知孩子“未满16周岁严禁骑行电动车”,摩托车驾驶证必须年满18周岁才能申领。因此,未满18周岁骑摩托车上路行驶属于交通违法行为。不购买、不租借电动车、摩托车给适龄以下孩子,家中电动车、摩托车钥匙由家长统一保管。
选择安全方式:优先为孩子规划步行、公交、校车等出行路径;确需骑行时,可选择符合新国标的自行车(需年满12周岁),并佩戴头盔、护具。
学习法律知识:主动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与孩子共同观看事故警示视频,用真实案例替代空洞说教,让孩子理解“守法即保命”。
二、强化日常监管,做细节安全的“守护者”
头盔佩戴“双强制”:为孩子配备符合GB 24429新国标的头盔,坚持“上车必戴盔,不戴不上车”,家长自身骑行时更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
车辆安全“三检查”:每日出行前检查车辆刹车、灯光、轮胎是否正常,拒绝“带病车辆”上路;禁止孩子骑行无牌、超标电动车和摩托车。
路况教育“场景化”:结合上下学路线,向孩子讲解“远离大货车内轮差”“路口观察左中右三遍”等实用技巧,培养“防御性骑行”意识。
三、关注心理需求,做成长路上的“引导者”
倾听需求,正向引导:若孩子因“同学都在骑”而提出要求,可回应:“爸爸妈妈理解你想独立,但法律规定16岁才能骑电动车,18周岁才能有摩托车驾驶证才能骑摩托车,这是为了保护你们。我们可以一起规划其他安全的出行方式。”
替代方案,转移注意力:与孩子约定“周末全家骑行自行车”“每月体验公共交通出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其探索欲与社交需求。
责任教育,强化担当:让孩子明白,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负责,事故中被波及的无辜家庭,正是违规行为的直接受害者。
四、致家长的郑重呼吁
亲爱的家长,您可曾想过:当孩子跨上电动车、摩托车的那一刻,若突遇暴雨打滑、车辆故障、路口盲区,稚嫩的双手能否把控危险?当悲剧发生,任何悔恨都无法逆转结局。法律的限制、规则的约束,本质上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恳请您:
不做“默许违规”的推手,将电动车、摩托车钥匙视为“生命钥匙”,牢牢握在责任手中;不做“侥幸心理”的俘虏,用严格监管替代“下不为例”,让安全意识融入孩子的成长基因;不做“教育缺位”的家长,用耐心沟通与科学引导,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独立,始于对规则的尊重与对生命的珍视。
五、加强家校合作,共筑安全屏障
学校将持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宣传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督促孩子遵守交通法规,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致家长的一封信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严禁学生违规骑行电动车、摩托车,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