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风揉碎了桂香
银杏叶把古河驿染成暖黄
淮安的秋
裹着研学的意趣
轻轻漫进了校园
这是最鲜活的成长课堂
每一步行走
都藏着“知行相长”的答案
冬已至,秋未远。回望秋意浓郁的淮安,一场以“生态探秘、文化传承、科技探索、劳动体验”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在千年运河之畔徐徐展开。同学们踏遍自然沃野,触摸生态脉动;驻足历史现场,对话厚重文脉;体验前沿科技,点亮创新微光;躬身田间垄上,锤炼坚毅品格。四大主题交织成画,共同晕染出淮安研学教育“知行合一、育见未来”的生动图景。

淮安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伴随着烂漫的秋光,开启了一场融合自然意趣与红色传承的实践之旅。从清晏园的萌娃寻秋到高炮旅的少年强军梦,他们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用行动传承红色精神,为童年书写生动的成长篇章。

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同学们走进马头镇清水湾科普实验基地,开启“科技筑梦,强国有我”研学之旅。同学们亲身体验迫击炮的轰鸣与火箭筒的后坐力,在实践中感受科技之威,点燃爱国情怀,让科技报国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

洪泽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开展“行走的课堂”主题研学活动。学生们凝神聆听,眼含敬意,仿佛亲历那段烽火岁月,在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一次红色研学,就是一次精神的淬炼;一次追寻足迹,就是一次初心的回望。

涟水县红日小学的师生以一场多维立体的“走进涟水”研学,开启了连接认知与实践的成长篇章。学子们化身“城市探索者”,从活字印刷的木香到规划馆的蓝图,从博物馆的千年文脉到垃圾分类的绿色风尚,在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交织体验中,将乡土之爱与责任担当深深植根心田。

淮安市翔宇中学以“探寻文人足迹,感悟山水意境”为主题,组织师生赴滁州、扬州研学。他们打破课堂边界,将课本中的《春》《背影》《醉翁亭记》等文学经典与滁州、扬州的山水人文景观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地探访中亲近自然、触摸文化,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鲜活的体验。

淮阴开明实验学校的同学们踏着秋光走入自然。初一年级聚焦劳动教育,学生既亲手烧火掌勺、翻炒菜品,又走进田间挖红薯、搭灶烤制,在烟火气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初三年级开展12公里徒步远足,同学们以铿锵步履丈量路途,在跋涉之中淬炼品格,将这场远征化作用汗水与意志谱就的青春诗篇。

涟水滨河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开展“由染而生,妙布可言”研学实践之旅,利用涟水红窑“华夏云锦之乡”地区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实践扎染这一非遗传承项目。当染色技艺与创意灵感相遇,当文化传承与亲手体验结合,便勾勒出独一无二的美妙图景。

盱眙县第二中学初二年级走进铁山寺自然课堂,参观静谧的铁山寺天文科技馆,仰望星空的同时,也种下了探索未知的科学梦想。他们穿梭于蓊郁林间,以脚步丈量大地,用心灵感知生态奥秘;在团队协作中携手闯关,于互助中凝聚力量,将欢声笑语洒满山野。

江苏省淮阴中学学子赴京参加“文化+科技”深度研学之旅。在清华园和未名湖畔,同学们感受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聆听教授的专业讲座;故宫的巍峨殿宇让他们读懂六百年紫禁城的历史沧桑;国家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展现中华文明璀璨篇章;中国科技馆的互动体验则点燃了同学们的科学探索热情。同学们带着问题观察、怀着思考记录,在古今交汇中深化认知,于知行合一里收获成长。

淮安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同学们踏上了“本草探源,金陵寻古”的研学之旅。大家漫步南京中医药大学,走进中药材种植基地,感受浓厚学术氛围与中医药文化气息。此外,同学们还探访了栖霞寺、千佛岩等历史古迹,领略自然山水之美,了解古迹背后的文化历史价值,拓宽认知视野。

江苏省洪泽中学高一南通班的同学们前往海安,与这座江海名城展开一场近距离的对话。初遇曲塘,感受市井气息与精英气质的交响;走近海中,探寻传统与现代的教育桃源;触摸历史,聆听文物诉说红色故事与文明诗篇;踏入园区,感受科学创新奏响未来的序曲。

江苏省金湖中学开展“致敬蓝天人,践行善雅志”主题研学活动。活动涵盖安全宣讲、救援故事分享、船艇拆装实操及急救技能训练等多个环节。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不仅学到了应急知识与救援技能,更通过亲手操作与团队协作,深刻感受到责任与担当的重量。
从红色足迹到科创前沿,从千年运河到广袤自然,淮安学子以脚步丈量知识的广度,用心灵感受家乡的深度。这些宝贵的研学时光,恰似一颗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正悄然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终将绽放出绚烂的成长之花。未来,淮安将围绕构建“一核双特多辅” 思政育人精品课程体系,在中小学常态化开展每学期一次以上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生沉浸式探究、体验式学习的立体体验。
来源:中教处、初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