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生都要为报专业而发愁,因为很多专业他们不熟悉,而且这些专业多如牛毛,简直难以计数,难以分辨,很容易报错专业,就要找一些职业报志愿的人,哪怕掏上几百块钱,也要让人家报个好志愿,有的甚至能够掏上千块钱、上万块钱,找人报志愿。可是辛辛苦苦报了志愿以后,读了四年大学,毕业之后却发现不能就业,找份工作也是专业不对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

大学早已经成了产业化的大学,被资本运作,并非为了培养人才。很多中专升成大专,很多大专升成本科,很多本科院校有了研究生或博士生培养点,似乎实现了学校等级的大升级,也实现了大学生学历的大升级,看着是好事,其实只是学历方面的大跃进,或者说在大学产业化道路上的大跃进。资本投入教育界以后,打造了教育产业化的道路,最终致使大学走上产业化,只是吸引很多高中生读大学,哪怕有的高中生考的分值很低,也仍然可以进一些大学。不仅有公办大学,而且有很多私立大学,还有野鸡大学,都在堂而皇之地招生,也都在诱导高考生填报志愿。大学就是这样,有生源就容易赚钱,没生源就赚不了钱。高考尖子生被一些著名大学抢走,而那些高考分值普通的就只能上普通的一本或二本,还有的上三本,有的直接上大专。绝大多数大学生读大学的目的都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为了搞研究,也不是为了出名。可是这样简单的要求却不能满足,很多大学有很多专业,诱导学生来报,而很多专业早已经被社会淘汰,并没有好的就业门路,却可以堂而皇之地存在,难道这不是瞒和骗吗?一些高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被骗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填报的专业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读了这样的专业以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只是觉得自己感兴趣或者听别人说专业不错,甚至听学校的老师说专业不错,就报了这样的专业,而毕业之后却找不到工作,等于白读了这样的专业。
如果从功利主义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读大学的目的都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但他们毕业以后,却发现读了大学根本找不到好工作,甚至连对口的专业工作都找不到。他们不得不去考研、考公、考编,或者进工厂打工,或者送外卖和快递,直接成为底层劳动人员。可是他们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破费踌蹰,不仅自己参考,而且要找老师参考,找填报志愿的人参考,甚至为此花了一笔钱,而读完大学却发现,这样的专业已经成了被社会淘汰的专业,却告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按理说,教育部门就应该淘汰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淘汰一些骗人的专业。但很多大学早已经设置了各种专业,而且要力求全面,因为专业很全才能招到很多学生,而只有单一专业的学校招生并不是很多。甚至很多私立大学和野鸡大学也设置很多专业,看着比较时髦,比较热门,甚至和社会热点事件联系起来,大做广告,还承诺学生毕业以后分配工作,其实已经和中专或技校招生的套路一模一样了。只是骗学生来学校,学生掏了学费就算完事,其余的各种费用会逐渐掏出来,而这样的学生毕业以后会被分到血汗工厂,即便他们不愿意去,学校也要他们去。甚至临近毕业就要实习,进到这样的工厂工作,每个月只拿很低的工资。工厂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而学校方面要提成,等于把学生卖给了这样的工厂,还要算作实习。

即便有实习经验的学生毕业以后,也不愿意到血汗工厂去,而是要自谋职业。高考志愿有很多陷阱,因为很多专业都是骗人的,只是糊弄着学生去读,却并不能给学生好的出路,甚至很多专业研究很细致,却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就好像学了屠龙术的人,学成之后,技能无法施展,因为他找不到任何一条龙。很多大学生也是这样,学了很多高精尖的技术,或者只是学了书本的表面知识,毕业之后却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当然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只能到底层去打工,或者继续深造,或者考公、考编。他们或许会后悔读了这样的专业,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其实他们找不到工作的根源不在于他们自身,而在于很多大学骗人的招数,应该追究这些大学的责任,既然不能给学生好的出路,就不要让学生来读书。虽然这种思想有一些功利主义的影子,但很多大学生都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而去读书的。倘若他们学了某些专业而没有用武之地,那么这些专业就等于是骗人的专业。起码让他们有一份对口的工作可以做,挣了钱之后才可以学其他的技术,可以学其他的专业。不然只是学了某些专业,毕业即是失业,那么大学生就被骗得死死的,甚至还认为自己大学生的身份比较高贵,其实早已经跌落神坛,被很多人看不起。因为人们评价他人的标准早就变了,不是看学历,而是看挣钱多少,看有没有官职。
教育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出手,剔除那些骗人大学的影响,削减一些大学专业,尤其是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大学专业,而且要采用严进严出的规则,严格筛选国家栋梁,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只是把大学生当成标准件一样塑造。不然大学生成批量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是在所难免的。他们总是自视甚高,却往往被现实狠狠地教训。倘若大学专业都比较实在,不存在骗人的专业,那么很多大学生将会报不错的专业,毕业以后能够找到工作。而所谓不错的专业,就是能给大学生提供就业门路的专业,而且要找到对口的工作。可现实往往相反,很多大学专业看似比较热门,学生读了几年之后却发现,这样热门的专业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了,读了这样专业的大学生也就找不到工作了。社会在飞速发展,大学的专业应该与之适应,而不能随便设置。可是很多大学都有自主权,甚至一些专业随意设置,还设置了电竞专业,设置了很多材料研究专业,却往往导致这样的大学生无法就业。他们根本找不到对口的专业,只能另谋出路。大学走上了产业化道路,会设置很多赚钱的专业,就是赚大学生的钱,而且骗他们报某些专业。最终这种骗术会泛滥开来,很多大学的专业都只是赚钱的幌子,诱导学生来读,却没有给学生提供过硬的知识和技术素养,也没有给他们提供就业的门路,当然就不可能改变大学生的命运。甚至农民花费很多钱供养孩子读书,孩子读到了大学,毕业之后,也仍然是一个打工的,谁说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呢?虽然有通过考大学改变命运的人,但很多大学生都无法改变命运,因为他们不得不在教育产业化升级的道路上狂奔,不得不在大学毕业后考研,考公,考编。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不对口的工作也行,起码可以满足温饱。而这样基本的要求也达不到,当然也就验证了大学专业的虚伪和骗钱的本质。

想想高考过后填报专业的热情,再看看当下大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两相对照,就知道大学产业化的后果了,也知道很多大学专业骗钱的本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