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百度旗下最具发展前景的核心业务之一,Robotaxi萝卜快跑在今年除了继续完善国内的布局外,还将大规模开启进军全球的战略。】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有海外媒体披露,百度正在积极探索将萝卜快跑扩展至欧洲的瑞士和土耳其。未来数月内,百度计划在瑞士设立实体公司,开展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这预示着,在国内赚足了无数眼球的萝卜快跑将在欧洲按下快进键。
在进军欧洲市场之前,百度其实一直在寻找进军海外市场的机会。早在去年11月,萝卜快跑已经获准在香港地区开展公共道路测试,迈出了其布局中国内地市场之外的第一步。在今年3月,萝卜快跑又在阿联酋拿下两个大单,其分别和迪拜道路交通局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迪拜部署1000台全无人驾驶汽车;和阿联酋自动驾驶出行公司Autogo达成战略合资协议,打造阿布扎比地区规模最大的无人驾驶车队。
在汽车领域,百度已经将重心完全放到了萝卜快跑业务上。根据百度的财报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萝卜快跑提供的无人驾驶订单已经超过110万单,同比增长36%。而到了2025年3月,萝卜快跑提供的出行服务订单更是超过了1000万单。
在国内汽车新势力快速崛起的时代,百度投资过威马和蔚来;之后索性和吉利成立了合资公司,打造了极越汽车。不过,和全盘投入造车的资本不同,百度造车更多还是希望为自己的智能驾驶技术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但是这三家新势力都未能帮助百度达成战略:蔚来潜心打造自己的自动驾驶平台,甚至自研了智驾专属芯片;威马汽车则早已陷入资金断裂的风险,难以成为部署百度智驾系统的平台。最为可惜的莫过于极越汽车,由于百度对极越汽车表现不满意,不愿意为其进行注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极越汽车停止了运营。
当下,国内的智驾市场虽然竞争激烈,投入巨大,但是自动驾驶主要还是轻资产运营。相比于运营极越,投入到重资产的整车设计和制造,能够持续完善L4级自动驾驶的软件算法对于百度来说可能收益更大,毕竟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持续研发十多年了。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百度已经几乎从整车制造领域全部脱身,取而代之的是,萝卜快跑先后在武汉、北京、重庆等多个国内城市落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内运营的萝卜快跑,可以实现100%完全无人驾驶运营,车辆上不再配备安全员。
在国内顺风顺水的萝卜快跑来说,开拓海外市场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其中,欧洲市场会成为萝卜快跑着力开拓的主要海外市场之一。
众所周知,欧洲发达国家的出租车价格非常昂贵,十几分钟的车程花费数百元人民币很常见。而这笔费用中很大一部分都属于驾驶员的人力成本,最终进入了驾驶员的腰包。因此,如果可以推广部署Robotaxi,那么消费者打的的费用将大幅降低。之前Uber够风靡一时,也就是因为打车费用过高。诺大的欧洲当地其实没有什么Robotaxi公司,而且欧洲市场上的那些传统车企在自动驾驶方面并不领先国内车企,这些都给萝卜快跑落大开了方便之门。
但落地欧洲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首先就是当地在立法法规方面是否为Robotaxi开绿灯。之所以Robotaxi能够在中美两地率先落地,主要还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对于高等级自动驾驶这样的前瞻技术的高度包容。参考Waymo和Cruise在美国加州的运营经验可以发现,达到L4级别的Robotaxi一旦没有了安全员,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之前试运营阶段不曾识别出来的问题。如果政策不支持,以及当地居民投诉抗议,那么Robotaxi业务将有可能被叫停。
还有,成本更低的Robotaxi将会直接动了当地出租车司机的蛋糕,届时有可能会因为触及到出租司机以及相关行业的利益而遭到群起而攻之。怎么来平衡自己业务的发展和当地出租车司机的利益,这是萝卜快跑在跑马圈地过程中要提前考虑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甚至比技术成熟更为关键。
最后就是技术方面的完善。虽然萝卜快跑在国内运营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高等级自动驾驶算法是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配。各国之间的道路交通法规、交通标识以及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国内不少城市常见的“夹塞“情况,在德国、瑞典、瑞士这些国家非常少见。如果把在国内训练出来的“夹塞“算法直接用到这些国家,那么必然会招致强烈抗议。
百度之外,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文远知行也在瑞士开展了Robotaxi的试点项目,并且在法国和西班牙进行了L4级的Robobus的商业化部署。此外,国内自动驾驶明星企业Momenta则和Uber达成了合作,将旗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引入到Uber平台,用以部署在美国和中国以外的市场。其中,首批商业化落地将于2026年初在欧洲落地,并且在初期将配备车载安全员。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正在拉开一场轰轰烈烈进军欧洲的道路。
相比于整车/零部件出海导致的贸易逆差,萝卜快跑这种Robotaxi相关的技术出海,除了会触碰出租车驾驶员的利益之外,对于当地的产业和就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受到海外市场抵触的可能会小很多。萝卜快跑这次进军欧洲,其实可以通过和当地的整车企业合作,将百度的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导入到相关车型上,实现百度和相关车企的共赢。后期随着这些Robotaxi在实际商业化部署过程中日趋成熟,那么也等于给百度的高阶智驾技术做了一次免费广告,未来甚至不排除欧洲当地的跨国车企巨头会在to C端的车型上也引入这些公司的智驾技术。那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将会是一个更大的机会。
对于百度以及其他智驾技术公司来说,自动驾驶算法虽然在当地需要进行一定的适配,但是整体上调整不会太大。更多使用自己的算法,不仅可以摊薄前期的巨大研发投入,也能够为自己持续积累宝贵的实际道路场景的数据。百度有望借助进军瑞士和土耳其市场的机会,扎根欧洲市场,进行长期经营。高阶智驾技术是一场马拉松,百度以及其他智驾技术公司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点评
在智能汽车领域,百度已经选择了押宝萝卜快跑,并将大部分的资源都倾注在这个项目上。在国内Robotaxi市场已暂时处于领先位置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在海外市场有所突破,那么百度将新找到一个不错的业务增长点,庞大的全球智驾市场足以支持再造一个“新百度“。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