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自主品牌对于插电混动的理解越来越深化,混动产品也逐渐从单纯的“油电二选一”转为降本增效两把抓。领克EM-P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插电混动的历史与痛点:
最早的插电混动从油混“放大”而来,油为主,电为辅。和油混技术一样,电机作为弥补发动机在特定高耗能区间的辅助动力。而比较基础的的插电混动就是简单的增加电池容量,让电机具备纯电行驶能力或者加宽电辅助的作用范围。
而问题在于当时的发动机、电池、电机的能效都非常一般,不是“混动专用”。甚至会出现一些“无奈”,比如插电和增程混动都有的馈电时动力差、能耗高,插电混动的动力衔接不畅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大厂家都在推出混动专用的电机、电池、发动机、变速箱等等。
现在,为了进一步的精细化、高效,混动技术又一步精进,就像是领克EM-P,把AI技术融入系统,精确到什么时候用电合适,什么时候用油效率更高,动力不打折。
通过本次体验领克Co:Talk,我们了解到了领克EM-P是如何针对这些痛点“逐个击破”的。
硬件:
领克EM-P的三大利器:专属电混引擎、专属电混变速箱、混动专属电池。
专属电混引擎:
1.5T Evo全新电混引擎(将和领克10 EM-P同步亮相)、2.0T Drive-E T5电混引擎(领克900 2.0T Ultra)等;
以领克10 EM-P将搭载全新电混引擎举例:最高热效率47.26%,深度集成了高效燃烧室、水冷EGR、可变排量机油泵等技术,从进气、喷射、燃烧到排气管理,实现了全流程的精细化控制,引领节能新标准。同时,减震降噪技术也进一步优化。
专属电混变速箱:
领克EM-P拥有纯电/直驱/并联/串联驱动方式,电混引擎能够3挡调速(3DHT Evo);电混引擎与电机均能够3挡调速(3DHT Pro),降挡增大扭矩,确保亏电状态下加速能力衰减小,“有电没电”都能做到动力反应迅捷,提速快。
电混专用电池:
即将和领克10 EM-P一起亮相的金砖电芯超级混动系列就是这个答案。
相对纯电车型更关注的电池能量密度(能存更多电),电混车型的电池更加关注功率密度(放电能力)和循环寿命。
首先,它可以满足电量SOC<20%时仍然提供最高功率的动力输出;
然后,电池循环寿命达4500次满充满放循环(混动工况多为浅充浅放),电芯容量保持70%。
软件:
有个很有意思的点,EM-P车型的驾驶模式中是看不到“经济模式”的,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更加精密的智能算法,那就是“智能电混”(领克900/10 EM-P)/“超级增程”(领克07/08 EM-P)驾驶模式,就是驾驶模式中的“AUTO模式”,系统智能调节动力形式。
系统会以88km/h为界自动切换电/混行驶,让纯电、增程、直驱都工作在最高效的区间。
当然,这些是一些看似很“硬”的逻辑,AI可没这么简单。
领克EM-P依托行业首个基于AI场景引擎的动力域智能体——星睿AI云动力2.0的赋能,智能能量管理实现革新,不再局限于预设逻辑,而是通过创新打通动力域与电子电气架构,获得了“思考”和“预判”的能力。星睿AI云动力2.0融合车辆感知与云端数据,运用AI深度学习构建“数字孪生场景库”,赋予车辆“上帝视角”。结合智能算法,领克EM-P可基于导航数据、惯用路线、环境感知、驾驶习惯,智能调节能量管理策略,实现节能、智能、性能与安全的最佳平衡,是更聪明的电混。
场景举例:导航数据显示10km后进入拥堵路段,领克EM-P的AI场景引擎会预判此情况,将在拥堵之前的路途中保电,拥堵时车辆就能以纯电行驶,节省能耗。
用户在工作日下午7点到家,到家后即用家充桩充电补能。领克EM-P学习到用户习惯后,在7点前下班拥堵路途中可把电用干(因回家后补能方便),降低行车成本。
再说一个很有意思的加分项:四驱。
在这其中,P4电机不再是“累赘”。
比如,搭载P4异步电机的10 EM-P能耗低,10ms的超快响应速度可“无感”做到“实时四驱”,同时可实现P4电机完全解耦、0拖曳的特征工况降低能耗提升续航,亏电油耗最低为4.2L/100km(CLTC),相较于两驱,百公里加速可提高2秒,而亏电油耗差距小于3%,达到了在提升性能的基础上,又不损失经济性的平衡效果。
总结:
从用户角度,更精确的降本增效才是更好的混动系统,领克EM-P做到了;
从行业角度,新能源技术我们已经处于世界领先,里面有领克EM-P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