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从第一天起,就是明确要赚钱的。
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表现相当抢眼。该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分部二季度收入213亿元,其中汽车业务贡献206亿元,交付量突破8.13万辆,毛利率达26.4%。
作为对比,刚刚实现净利润转正的零跑汽车,年中财报显示其毛利率为14.1%。Q2财报再创新高的小鹏汽车,汽车毛利率为14.3%。
去年,小米汽车公布首份季报。有人算出小米“卖一辆车亏6万“,惹来不少争议。这季财报公布后,大家又重新推算一下,小米单车最低毛赚达5.6万,如果是YU7,每辆车能赚6.69万元。
只用了一年时间,小米从“单车亏6万”到“单车毛赚6万”?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小米汽车26.4%的毛利率已经超越其IoT(涵盖了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的22.5%及智能手机的11.5%。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有信心完成35万辆汽车的全年交付目标,并预计汽车业务有望于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
所以,谁说造车太卷,难挣钱?
小米汽车的平均售价也呈现上升趋势,从去年同期的每辆22.86万元上升至25.37万元,涨幅达10.9%——显然,这主要得益于高价车型SU7 Ultra的交付增加。
据统计,小米SU7 Ultra在50万元以上豪华轿车和纯电车型细分市场中均排名第一,终端销量为12,618辆。若以该细分市场总销量为基数计算,SU7 Ultra的交付量占比约为三分之一。
当然,单季盈利和全面盈利是两个概念。
第二季度,小米汽车业务经营亏损已收窄至3亿元。相比2025年第一季度的5亿元亏损,改善了40%。所以,卢伟冰也坦言:“在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小米在新业务累计投入费用超300多亿元,累计亏损达300多亿元。要实现全面盈利或累计盈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2024年情况来看,新势力当中,唯有理想和赛力斯实现全年盈利。
理想汽车2024年净利润80亿元,连续第二年盈利,但净利润同比下降31.9%,毛利率从22.2%降至20.5%——理想盈利主要得益于高销量(约50万辆)和产品组合优化,但价格战和增程式技术转型的挑战压力不小。
赛力斯2024年营收1451.76亿元创新高,净利润59.4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毛利率提升至26.21%。今年上半年,赛力斯盈利持续增强,问界M9、M8的销量增长推动净利润大幅增长。
那小米汽车距离全面盈利,还要多久呢?
单纯从眼下销量和交付效率来看,如果小米汽车交付量稳定在3-3.5万辆/月,单车分摊费用有望进一步下降,叠加毛利率提升。
从研发投入来看,雷军已经表示,未来五年将再投2000亿元到核心研发上,以构建更深的技术护城河,包括自研玄戒芯片、小米超强钢材料、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等。
或许,小米造车,真正想要超越的不是车企,而是放弃造车的苹果。
虽然小米和苹果盈利能力差距尚且明显,全球化布局也难以相提并论,但从趋势上来看,两家公司截然不同。苹果通过传统业务降价保量,选择“错位竞争”的小米保持高端化方向,营收和净利润增幅更快,凶猛追赶——小米造车,就是全面高端化中的一环。如今来看,小米造车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收益反哺。
近期,卢伟冰在业绩会上还提到:小米汽车拟于2027年进军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显然,单价比肩BBA,毛利率已超特斯拉的小米汽车,还有更大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