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理想用户画像群的AOE攻击,目前已经逐渐平息,李想说,谁是这个事件的幕后策划,包括前段时间发酵的“MEGA”事件,谁在搅混水,他门儿清。
个人觉得,即便幕后策划不是始作俑者,但竞品利用舆论推波助澜也是事实,当然,那些被专属镜头采集到的负面典型,亦是事实。
但为什么,总是理想?如果全盘照抄给零跑或是其他品牌,这种“精神攻击”,还能引发大规模效应吗?
不能,或者说没竞品稀得做,理想品牌独特的高品牌粘性,是容易让自己置于众矢之的核心原因,而包括零跑在内的其他新势力品牌,并没有这样的特征。
理想品牌的用户定位鲜明,群体形象相对比较统一,且成交均价高,这也就意味着,理想用户普遍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因此势必将受到更加严格的道德审视,其次,国内消费者普遍对突然“窜”起来的高端品牌,向来没有什么容忍度。
没有容忍度这方面,增程这种动力形式,得背个大锅,类似理想这种增程车型,烧汽油却挂绿牌,本身就已经让绝大多数非增程用户觉得匪夷所思了,而对比同样可油可电的插混结构,增程结构在“技术”方面,又乏善可陈,那么,“没技术”和“高端”,本身就产生了第一个矛盾点,这个矛盾点,不是靠“软装”,就能弥补的。
第二个矛盾点,增程式“不合时宜”的占用充电资源,站在纯电车主的角度,既然增程可油,那么凭什么在高峰期占用充电资源?而站在增程用户的角度,既然车有充电口,身背电池,为什么不能平等享用充电权利?再深一层的考虑,关于充电车位,究竟是“能源补给车位”还是“绿牌通用车位”,无论高峰期与否,都容易引发对立。
第三个矛盾点,理想用户群画像是相对统一的,即“精英奶爸”,中产、顾家、高素质标签是前三位的,而这种统一标签很容易与一些不良的个人驾驶行为产生冲突,放大了一些类似违停这样的常见违章行为,继而与正向标签形成巨大反差,既然自诩温柔奶爸,又怎么会是一个“一车占两位”的利己主义者呢?品牌为你们包装出来的同理心,哪去了?
第四个矛盾点,理想营销也是昏招频出,理想i8发布会上那段“100km/h撞飞8吨卡车” 的震撼视频,不出意料的翻车了。如今“定制化安全秀”,是各大品牌都该规避的营销雷区,原因很简单,有违物理常识,更何况在固定装置动手脚的“非标”条件下自娱自乐,简直是把消费者当傻子,而更深层次的,是对汽车同业的贬损,并引导车主误判真实的事故风险,类似操作很难不让消费者与品牌形象产生联系,这样的高端品牌设定,如何立得住?
但话又得说回来,对于任何一个拥有数十万用户的品牌来说,用户群体当然是多元的,将个人行为等同于群体画像,是以偏概全,不过,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什么会频繁发生“事件”找理想,而不是理想造“事件”,或者说理想品牌的核心流量,为什么是“事件”而不是产品,是不是也值得理想品牌,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