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进行到99天,常州队破门了,在“百日”之前,像极了常州这座城市的新能源产业披荆斩棘之旅,从2009年入局,到2024年产值新能源产值突破8500亿元,常州的坚韧,总会迎来曙光。
今年9月,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将在常州开幕。与往届不同,本届博览会首次与“苏超”联赛深度融合,以“双IP”破圈,创新“能博会+苏超”嘉年华形式,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工厂走向街巷、从展台走进生活,用硬核科技传递“新能源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让前沿产业成果真正融入大众日常。
产业为基,生态闭环全国领先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底气,来自坚实的产业基础。
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半,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第三,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从常州出发,可以清晰地描摹出一条全国领先的“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天合光能,先后30次刷新世界效率纪录,向世界“发电”;锂电行业“灯塔工厂”江苏时代,“储能”冠绝全球;西电常变打造“大国重器”,安全“输送”新能;理想、比亚迪整车疾驰,引领城市新能源产业追逐新梦。
新能源是常州的产业底色,“苏超”是常州的城市活力。当两者相遇,不仅是一场博览会的升级,更是一座城市在发展模式上的主动探索:如何让产业更有温度,让赛事更有深度,让城市更有辨识度。
赛事引流,让“流量”转变为“能量”
“苏超的意义远超体育赛事本身,它是一个强大的接口,链接着产业、消费与城市活力。”博览会筹备组负责人表示。本次创新之举,旨在打破产业展会与市民生活的次元壁。
今年,常州创新推出“能博会+苏超”双IP联动,通过赛事期间的“新能源产品嘉年华”“市民碳护照打卡”“直播抽奖”等活动,将观赛人群转化为产业受众,将球场热情延伸至展区体验。
市民可以在文化广场体验智能光伏瓦、户用储能系统、智能电动车、光储充一体化站等前沿产品,也可以通过线上全景展一键直联企业展台。这种“展、会、赛、娱”一体化的模式,正是常州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产业能量”的积极探索。
“这不是简单的‘展会+赛事’叠加,而是一场从场景到体验的系统性创新。”博览会筹备组负责人介绍通过扫码打卡生成“碳护照”、参与抽奖,观众的热情得以从球场延伸至展区,这种“看球、逛展、体验、消费”的一站式模式,正是常州探索“赛产融合”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平台赋能,打造永不落幕的能博会
突破时空限制,本届博览会还将打造“线上全景展”。通过官网、直播带货等形式,观众可云端漫游展台,通过“企业直联”功能一键直达企业官网,从“看个热闹”转变为“谈个合作”。
“这不仅是一场博览会,更是一次城市品牌的立体输出。”常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双IP”联动,常州希望向世界展示的,不仅是产业链的“硬实力”,更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思维”。
可以说,这场“新能源+苏超”的双向赋能,既是常州产业实力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城市品牌的一次立体输出。它展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技术厚度,更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高度。
9月,让我们期待常州。看一场球,逛一场展,见证一座工业名城如何以破圈之姿,将体育的脉搏转化为产业的律动,在“双IP”的共振中,打开城市未来的无限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