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刷到几条新闻,心里有点堵得慌 —— 比亚迪在巴西被诉专利侵权,吉利在德国也遇上类似的麻烦,说是车里的通信模块有问题。说实话,看到这些消息挺不是滋味的。
记得去年在巴黎街头,突然瞅见一辆比亚迪汉停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当时还拍了照片发朋友圈,配文说 “咱国产车出息了”。那会儿多自豪啊,听说这两年国产汽车出口量涨得厉害,尤其新能源汽车,数字大到记不清,反正新闻里说已经排到世界前列了。
可转头就看到这些投诉,心里咯噔一下。有个做汽车外贸的朋友吴迪,他在俄罗斯跑业务,前阵子跟我吐槽,说那边消费者老抱怨车机系统不好用。“俄语翻译稀里糊涂的,导航能给你导到沟里去”,他说刚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时,好多车的系统都没做好本地化,客户投诉一大把。后来他们天天催厂家改,才慢慢好起来。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一边是俄罗斯车主嫌功能不好用,另一边南美市场又特别吃 “黑科技” 这套。听说比亚迪、长城在巴西卖得不错,当地人就喜欢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这些新鲜玩意儿,连冰箱、电视都想往车里装。可埃及那边又不一样,路窄,就想要小车身的车,对大车根本不感冒。
其实更麻烦的是平行出口那些车。我另一个朋友公司就做这个,说白了就是把国内上牌的新车当二手车卖到海外,价格确实便宜不少,比正规出口能低一大截。但他偷偷跟我说,有些车根本没经过正规检测,“厂家不承认,售后也没保障,出问题只能自认倒霉”。现在他们毛利砍了一半都不止,还得担心客户毁单,尾款收不回来。
以前总觉得咱们国产车性价比高,便宜又能装,没想到出海还得闯专利这关。比亚迪在巴西被告,吉利在德国也被诺基亚盯上,听说都是通信技术的问题。上次去车展,看到某品牌新车内饰做工精细得很,怎么到了海外就曝出这些毛病?难道真是为了赶工期,品控没跟上?
出口量还在涨,听说 2025 年才过五个月,新能源汽车就出口了八十多万辆,但投诉也跟着冒头。这增长能稳多久?欧洲市场更严格,听说要过几百项检测,光认证费用就吓退不少小厂。有经销商说,为了过认证,得把技术全摊开给人家看,换谁都不情愿啊。
说真的,出海真不是光把车卖出去就行。售后跟不上,本地化做不好,专利踩红线,就算暂时卖得多,迟早要栽跟头。吴迪他们现在天天愁回款,客户要先付一半钱就发货,风险大得很。“以前能赚十五个点,现在七个点都难”,他这话听得人心里发沉。
咱们国产车这几年进步是真快,从设计到配置都肉眼可见地提升。但海外市场不比国内,规矩多,要求也严。希望这些投诉能给厂家提个醒,别光顾着冲销量,把质量和服务跟上去才是正经事。
你们身边有在海外开国产车的朋友吗?他们遇到过啥问题?是觉得性价比高,还是被售后问题烦过?评论区聊聊,让我也长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