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帮东北表哥选车,他指着纯电车骂骂咧咧:“去年冬天零下 20 度,表显续航 400 公里,实际开 150 公里就亮红灯,高速上找充电桩冻得脚发麻!” 转头看我广州闺蜜,开纯电三年从没掉过链子,每月电费才两百多。
这事儿真不是玄学,南北方的电车体验简直是两个世界。
先说北方,我沈阳的朋友老周开增程车两年了,他那车夏天纯电能跑一百七十几公里,到冬天直接砍半,也就八十来公里。“但你别说,有增程器兜底就是踏实,” 他上周跟我吐槽,“上个月大雪天,纯电模式跑着跑着没电了,增程器自己启动,一点不耽误接孩子,要是纯电早趴路上了。”
而且北方冬天充电是真闹心。老周说他同事的纯电车,冬天从 25% 充到满电要一个多小时,夏天四十多分钟就够。最要命的是充电桩还老坏,有次他在服务区等了俩小时,才发现充电桩冻住了没法用。
南方就不一样了,我深圳的邻居张姐开纯电五年,至今没后悔。“每天通勤五十公里,一周充一次电,晚上谷电才几毛钱一度,一年电费比以前油车省好几千。” 她说去年夏天露营,直接用车外放电煮火锅,旁边燃油车车主看得眼馋。
不过选车也不能只看地域,我总结了仨门道,都是车主们试错试出来的:
第一个是 “通勤半径公式”。要是每天就市区晃悠,单程不超五十公里,南方闭眼选纯电,成本低还安静;北方最好选增程,就算冬天续航打折,日常用电也够,偶尔跑长途不用慌。老周每天上下班六十公里,增程模式电费加油费,比以前油车省一半还多。
第二个得看 “补能条件”。有家充桩的话,南方纯电爽翻,晚上插枪早上满电;北方就算有桩,冬天也得备着增程,不然零下十几度出门,电池冻得都充不进电。没桩的北方人就别碰纯电了,张姐同事在长春没桩,冬天每周都要找快充,排队俩小时是常事。
第三个是 “长途频率”。一年跑不了两次高速的,南方纯电随便造,保养还省事,就换个空调滤芯啥的;北方哪怕不常跑,也得整个增程,谁知道哪天要回老家?我表哥去年开纯电回农村,全村没一个充电桩,最后叫拖车花了两千块。
对了,保费这事儿也得提一嘴。我那 PHEV 车第一年保费七千多,第二年没出险还涨了,反观我爸的油车,每年保费都降点。不过纯电保养是真省,张姐开了五万公里,就花过两百块换滤芯,比油车每次大几百划算多了。
现在想想,真没有完美的车,只有适合自己的。北方朋友别羡慕南方纯电的低成本,增程的踏实劲儿才是刚需;南方朋友也别瞅着增程眼馋,市区开纯电的安静顺滑,增程还真比不了。
上次跟老周聊,他说就算夏天纯电续航够用,也习惯开增程模式,“总觉得有发动机在后面盯着,心里踏实”。张姐则说这辈子都不会换油车了,“开惯了安静的纯电,再开油车觉得吵得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