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修车铺的老王最近快忙疯了,每天围着一堆 “老头乐” 打转。有个阿姨攥着车钥匙急得直跺脚:“去年刚花五千买的车,现在说不让上路就不让上路?” 你别说,这场景最近在不少城市都能见到,低速四轮车的治理算是真真切切铺开了。
先说上牌这事儿,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之前总有人觉得 “老头乐” 随便开,不用牌照不用证,其实早不是这么回事了。荆门那边明确说了,没进工信部公告的车根本没法登记,想上牌都没门路。我上周在车管所门口碰到个大叔,抱着资料来回跑了三趟,最后还是没办成,嘴里嘟囔着 “早知道当初不贪便宜买杂牌车了”。
驾照更是个绕不开的坎。以前总有人问 “开这小车还要驾照?” 现在答案越来越明确了。定西那边的答复很直接,这类车没备案登记,连挂牌都没资格,更别提合法上路了,没有驾照开车纯属违法。我认识个退休教师,为了保住他的代步车,特意去报了驾校考 C2,练了俩月还没考过,自嘲说 “一把年纪还得跟年轻人抢考场”。
过渡期的说法倒是各地都有,但具体日子差得不少。岳阳早年就设过过渡期,到期直接禁行,还鼓励报废给补贴。现在国家推以旧换新,电动自行车能换,估计 “老头乐” 后续也会跟上这个路子。不过补贴这事儿得盯紧了,有的地方换铅酸电池车补贴更高,说是安全性好,这点倒挺实在。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那些不合规的旧车。陕西去年查了不少,光不合格的电动车就有几十批,好多都是车速超标、零件不合格的问题。我家楼下收废品的大哥说,最近收了好几辆 “老头乐”,车主都舍不得卖,有的还问 “能不能拆了零件卖贵点”。说实话,真拆了反而更危险,电池处理不好就是隐患。
治理归治理,可老人的出行需求总得解决吧?那天在公园听几个阿姨聊天,说以前开 “老头乐” 买菜接孙子多方便,现在要么挤公交,要么得麻烦儿女。这事儿确实矛盾,安全要保障,便利也不能全丢了。听说有的城市在试点低速合规车,最高时速不超七十,还能上牌,要是普及了说不定能两全。
对了,买新车的可得擦亮眼睛。现在市面上鱼龙混杂,陕西那边抽查,电动自行车的认证合格率也就七成左右,更别说没标准的 “老头乐” 了。一定要看有没有 CCC 认证,有没有合格证,别听商家瞎忽悠 “能上牌”,最好先去车管所问清楚。
其实治理这事儿早该来了,以前见过不少 “老头乐” 闯红灯、逆行,看着都揪心。但真到执行层面,还是得给老百姓留够缓冲时间。那些刚买没多久的车,总不能让人家血本无归吧?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要是能跟上,估计大家接受起来会容易不少。
昨天又路过老王的修车铺,之前跺脚的阿姨居然笑了,说赶上了以旧换新,补了几百块换了辆合规的电动自行车。老王一边拧螺丝一边说:“早整治早规范,省得天天处理刮擦事故。” 这话倒是在理,安全和便利,总得找个平衡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