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金九银十”,都是车企的必争之地。
在上海、深圳等地,理想和特斯拉门店的周末客流量几乎翻倍,新车发布带来的关注让购车情绪持续升温。理想MEGA、问界M9、智界R7等重量级车型接连上市,一场接一场的试驾活动正在把“看车”变成一种社交。9月,多家车企公布的销量均创下年内新高。
这个“金九银十”,不只是新能源车在冲刺。燃油车同样不甘示弱。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集体降价,终端优惠动辄数万元,部分热销车型推出限时金融政策以锁单。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国内燃油乘用车销量环比增长5%,实现三连涨。传统车企一边打价格战,一边加速上“智驾”“大屏”,把智能化当作新的突围方向。
刺激消费的另一股力量来自政策。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将在2025年底前逐步退坡,叠加地方补贴调整,不少消费者担心优惠减少,提前在年底前锁单下订。各品牌也借机放大宣传,“限时补贴”“终身质保”“免息金融方案”等促销花样频出,热门车型交付周期一度排到两个月后。
从企业端看,新能源赛道的热度没有降温迹象。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全国仍有超过153万家企业深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链——从整车制造到充电、动力电池与智能零部件,形成完整生态。其中仅2025年一年,就新增注册企业近18万家,创下近五年同期新高。广东、山东、江苏依然是产业聚集度最高的三地,合计占全国近三成。
随着补贴窗口进入倒计时,这个秋天的车市更像是一场“年终总决赛”——消费者在算账,车企在冲量,而整个行业正在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比拼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