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将“低空经济”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飞行汽车作为其中最具想象力和突破性的应用场景,正加速从概念验证走向示范运营。
《飞行汽车白皮书2.0》特别策划“企业高层访谈”,陆续邀请飞行汽车行业领袖分享前沿洞察与实践经验,敬请持续关注本系列的精彩内容。
本期访谈对象
蒋瑜涛
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
Part 01
低空经济崛起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从国家战略意图到产业底层逻辑的系统思考
Q
国家提出发展低空经济的顶层设计,其最核心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国家之所以提出发展低空经济,本质是站在“重构城市立体空间、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 的战略高度,推动经济发展从“地面单一维度”向“低空三维空间”拓展。
这一顶层思路有两个关键指向:
第一,是破解城市化进程中地面交通拥堵、土地资源紧张等现实难题,通过激活低空空域资源,为交通、物流、应急等领域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第二,是依托我国在无人机、新能源、5G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打造全球领先的低空产业生态,抢占航空航天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A
Q
从更深层的角度看,低空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载具定生态,场景定价值,基建托未来。”
载具是核心突破口。就像福特T型车开启了地面交通革命,低空经济也需要能适配城市空间、可低成本量产的“空中国民载具”——比如eVTOL。它的“垂直起降+自动驾驶+低噪音”特性,是让飞行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关键。
场景是价值落地的载体。低空经济不是空中的“单点试验”,必须聚焦城市刚需场景,让技术真正解决现实痛点,才能实现商业闭环。
基建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低空空域管理、垂直起降场、数字空管系统等基础设施,就像地面的道路与红绿灯,决定了低空经济能否从“试点”走向“规模化”。
A
Part 02
飞行汽车产业该如何构建完整生态?目前我们距离成熟还有多远?
Q
从产业结构看,飞行汽车产业需要哪几大核心板块协同发展?
我认为飞行汽车产业必须是“全链条协同、多要素联动”的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板块:
载具研发制造,以eVTOL为核心,聚焦气动设计、动力系统(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飞控与自动驾驶。重点突破“低成本量产”、“长续航”、“低噪音”三大瓶颈。
基础设施建设,包含“垂直起降场+通导监设施+数字空域系统”,相当于低空交通的“道路、信号灯和导航图”。
运营服务生态,涵盖低空调度、运维保障、用户服务平台等,核心在于“设备复用、系统复用、人员复用”,实现成本最优、效率最高的综合运营模式。
A
Q
那从现实基础来看,我们目前的产业成熟度如何?
如果做一个量化评估的话,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环节的成熟度差异:
飞行器整机 60分,已经完成“从0到1”的突破,但距离量产和适航商业化还有成本与认证瓶颈。
基础设施 50分,硬件起步但标准缺失。
运营体系 30分,尤其载人运营规则尚未建立。
空域规则 10分,数字空域体系严重滞后,这是目前最大的短板。
这就像一个“木桶效应”,飞行器制造已不再是最大问题,反而是空域管理、运营机制、法规标准的滞后,决定了飞行汽车产业能走多远。
A
Part 03
飞行汽车如何从概念走向生意?
——商业化突破与产业化路径
Q
未来飞行汽车要实现商业化盈利,核心突破点在哪里?
未来核心场景包括载人、巡查、配送、表演、消防、救援六大方向,盈利的关键是多场景融合运营+资源复用降本。
从成本端看,同一起降场可服务多场景,同一运维团队可兼顾不同业务,显著降低场地、人力等固定成本。
从收入端看,除载人通勤的基础收益外,还可通过巡查(政府政务服务)、配送(物流企业合作)、表演(商业活动定制)等场景拓展多元收入,形成“基础收益+增值服务”的盈利结构。
从用户端看,要打造数字化运营平台,实现政府、企业、个人三端联动,形成“基础收益+增值服务”的闭环。
A
Q
飞行汽车的产业化路径,您认为会经历哪些阶段?
这跟地面交通的发展类似,飞行汽车的发展路径可分为三阶段,核心是“从能力建设到生态协同”:
能力筑基阶段:聚焦“安全运营”,搭建符合适航标准的运行体系,完成首批垂直起降场布局与数字化平台建设,优先落地技术门槛低、需求明确的场景(如载人体验、巡查、表演),积累运营经验与用户信任。
场景拓展阶段:逐步切入载人通勤、物流配送等核心场景,实现“多场景协同运营”,通过规模化降低单位成本,同时与主机厂、基建商、监管部门建立深度协同,完善供应链与政策适配。
生态成熟阶段:成为城市低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空地一体”资源联动,不仅提供交通服务,还能通过数据沉淀赋能城市治理(如交通流量分析、应急资源调度),形成“运营+数据”双驱动的生态闭环。
A
结语
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雄心,到“载具-场景-基建”的底层逻辑,再到“能力筑基-场景拓展-生态协同”的产业化路径,亿航智能正以系统化思维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
关于《飞行汽车白皮书2.0》
《飞行汽车白皮书2.0》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聚焦我国飞行汽车产业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产业链与产业生态、技术创先战略、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支撑保障措施等五大板块展开研究,旨在推动我国率先实现飞行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培育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