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保养,维修师傅把内窥镜往我车发动机里一插,我凑过去瞅那屏幕,当时头皮都麻了。你见过烧黑的锅底吧?我那喷油嘴上的积碳,比锅底还厚实,一圈圈的黑疙瘩堆着,看着就堵得慌。
“难怪你说油耗涨了半个油,加速还肉。”师傅擦着工具随口说,“要么拆洗,要么先试试燃油宝,你自己选。”这话一下子把我拉回半年前,当时我跟车友群里的人吵得面红耳赤,就为这燃油宝是不是智商税。
说实话,以前我是坚定的“反智商税党”。加油站员工一凑过来推荐,我都摆手快走,心里嘀咕“骗钱的小瓶子”。我堂哥更逗,说这玩意儿跟饮料里的添加剂似的,喝了能让汽水更甜?纯属忽悠。
可眼前这内窥镜画面骗不了人。师傅把镜头挪到气缸里,更吓人——活塞顶上一层黑炭,边缘都结了硬壳。“再拖下去,气门都得被积碳糊住,到时候启动都费劲。”他这话我信,上个月就有两次,早上点火拧了两次钥匙才着,当时还以为是电瓶快不行了。
拆洗要花小一千,还得把发动机拆开,我有点舍不得。师傅看出我的心思,说“你先买瓶正经牌子的,加三次油试试,下次保养我再给你看”。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在京东买了瓶口碑还行的,花了六十多,比想象中便宜。
第一次加的时候特忐忑,拧开油箱盖,把透明的液体倒进去,看着它顺着加油口流下去,总觉得像在给车灌“保健品”。加完第一箱油没太明显感觉,我心里又犯嘀咕:果然还是交了智商税?
你别说,第二箱油跑完,变化真出来了。以前踩油门总像隔着层棉花,要深踩才给劲,现在轻踩一下,动力就跟着上来了,那种顺畅劲儿,跟刚买车的时候有点像。更惊喜的是,去加油的时候,油表亮灯后跑的里程,比之前多了二十多公里。
第三次加完,我特意又去了趟修理厂,让师傅再用内窥镜看看。这一回,屏幕上的画面简直像换了个发动机——喷油嘴上的积碳少了一大半,露出了原本的金属颜色,气缸里的黑壳也变软了,能看到明显的清理痕迹。师傅都愣了:“你这瓶选对了,比有些杂牌的管用多了。”
我这才明白,以前骂燃油宝没用,是没碰到真有积碳的时候。我那车开了三年,平时总在市区堵着,动不动就怠速十分钟,积碳能不多吗?就像家里的抽油烟机,天天用不清理,油污肯定越堆越厚。
有车友说“拉高速就能冲掉积碳”,这话我也试过。去年跑高速特意挂低档踩油门,转速拉到四千转,回来感觉是顺畅点,但没过一个月又恢复老样子。后来才知道,拉高速只能冲掉刚形成的软积碳,像我那种硬邦邦的老积碳,根本不管用。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燃油宝都靠谱。我特意去查了查,有的小牌子成分里全是溶剂,加进去不仅清不了积碳,还可能腐蚀喷油嘴。买的时候得看清楚,有没有国家认证的清洁成分,别贪便宜买九块九包邮的。
现在我算是想通了,燃油宝这东西,不是给新车用的,也不是给天天跑高速的车准备的。就适合我们这种市区代步、经常堵车的“积碳重灾区”车主,隔三差五加一瓶,比拆发动机省钱,也省心。
前几天把内窥镜照片发到车友群,以前跟我吵的堂哥私聊我,说他也去查了查自己的车,积碳比我还严重,问我买的啥牌子。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以前打死不信的东西,亲眼见过效果后,比谁都积极。
所以别一上来就骂智商税,先想想自己的车是不是真有积碳。冷车启动费劲、怠速抖动、油耗莫名上涨,这些都是信号。实在不确定,花几十块钱去修理厂用内窥镜看一眼,比听别人瞎忽悠管用多了。
对了,你们的车有没有碰到过积碳问题?是拆洗了还是用燃油宝解决的?我这瓶快用完了,正愁不知道换哪个牌子呢,评论区给我支支招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