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前沿趋势,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优势,以真实生产场景为依托,以技能实战为核心,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记者日前走进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电池维修生产实践基地,一派忙碌的实训景象映入眼帘: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正专注地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真实容量进行测试,测试数据通过专业电池数据分析软件实时同步,精准模拟企业对电池性能的全面质检流程。
“这门实训课是我们大二新开的核心实训课程,大一的理论知识与大二的实战操作相互印证,让我对新能源汽车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二学生朱明哲说道,扎实的实训经历不仅深化了专业认知,更为明年的专升本技能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生们能够在实训中快速提升实操能力,核心得益于学院倾力打造的新能源汽车真实生产线。学院引入电池检测、监控与维修一体化智能设备,配套建成新能源汽车电池大数据监控中心与大数据应用研发中心,将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完整复刻至校园。“我们把市面上最常见的三元锂电池直接搬入实训课堂,让学生亲手测量电池模组电压、容量、电阻等关键参数,深入认知和检测电池管理系统。”汽车工程学院教师窦鲁顺说道,通过沉浸式实训,学生可以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过渡。
为破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的行业难题,学院创新推行企业工程师带教机制,构建“教学即生产、课堂即车间”的培养模式,并全面实施“6S”现场管理体系,让教学场景与生产现场实现高度契合。在此培养体系下,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系统掌握专业理论,更能参与真实生产项目,同步考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与维修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自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以来,已累计培养370余名毕业生,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功入职汽车制造、汽车后市场服务等领域。
“我们始终瞄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国家级实验室研发设备,打造真实性、生产型实训基地。”汽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张荣福表示,学院将持续发挥混合所有制“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优势,让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着力培养懂管理、会技术、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记者:钟艺馨 张鹏涛
编辑:王春融
编审: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