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车主群里,看到有人甩出一句话:“新能源取代燃油车?当年小灵通也是这么想的。”底下一堆人点赞,这比喻听着顺耳,可细想又觉得哪里不对劲。
小灵通当年确实火过,但它从头到尾都是个过渡产物,技术基因就决定了它没法跟真正的移动通信比。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关系,真是这样吗?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用“取代”这个词。它太绝对了,好像一定要分出生死。
市场从来不是擂台,更像是个菜市场,有人爱吃鱼,有人非肉不欢,摊主都能活。
去年全国新能源渗透率45%,今年渗透率已经超过50%,这数字意味着每卖出十台车,就有5-6台挂绿牌。
你说它是闹剧,可闹剧不会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你要说燃油车就此消失,那也太小看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对手了。
我认识一位开了十年奥迪的朋友,去年换了辆理想L9。开了半年,他跟我说:“市区确实舒服,但跑长途我还是想念那台3.0T。”
这话挺真实,新能源不是没有弱点,续航焦虑、充电排队、电池衰减,这些问题不会因为销量涨了就自己消失。
可燃油车就高枕无忧吗?欧盟已经定了2035年停售燃油车,国内双积分政策越来越严,车企想靠油车混日子,也混不下去了。这不是谁想不想的问题,是整个游戏规则变了。
真正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喊口号,是使用场景。
如果你住市区,每天通勤50公里,小区能装家充,电费三毛一度,新能源就是省钱利器。
但如果你常跑高速,一年跑三万公里,冬天还得去东北,那燃油车的优势立马显现。技术再先进,解决不了你的真实需求,就是空谈。
我倒是觉得,未来可能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各占一块地盘。城市短途靠电,长途重载靠油,甚至氢能源也能分一杯羹。消费者不傻,用脚投票比任何预测都准。
丰田说2027年量产固态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已经实现热扩散不蔓延,这些都是好消息。
技术在进步,但进步不等于完美。就像燃油车发展了一百年,还是会烧机油、漏防冻液,新能源也一样,需要时间去打磨。
写在最后:
与其争论谁会取代谁,不如看看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技术路线的选择,最终会交给市场,而不是键盘。如果补贴全退了,价格战打完了,那时候的销量数据,才最接近真相。
您觉得十年后,新能源和燃油车会是什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