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视频 扫一扫 就看到 |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10月28日,“时代楷模”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以下简称渝检护“未”团队)代表走进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分享“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故事,为师生们带来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青春大思政课”。
渝检护“未”团队主要从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自2004年成立以来,由1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拓展到45个维权岗,成员发展到500余人,梅玫、龚珊、唐焕然、吴波、李非白、孙文静、王莉等7名同志是其中的优秀代表。2025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
分享会上,渝检护“未”团队代表的7名同志及重庆检察未成年保护工作负责人、服务对象、新闻记者一一上台,生动讲述了渝检护“未”团队代表21年来的感人故事。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詹文渝以《为了孩子,他们竭尽所能》为题,讲述了渝检护“未”团队21年来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团队代表“为党护苗、为国护未”,倾情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故事。她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是重庆未检人21年不曾动摇的初心和坚守。”
“从事未成年人保护这项事业,是我最大的骄傲。”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梅玫分享了《我和孩子共成长》的故事。21年前,她看到法庭上一个少年的哭诉,便有了“为孩子多做一点”的朴素心愿。她用心传递“莎姐”的温暖,把一个岗位,做成一个品牌,又推动“一个品牌”成为一座城市对未成年人的温暖守护。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龚珊以《为了孩子眼里的光》为题,分享了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她不满足于个案的办理,推动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完善强制报告制度,创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把对孩子的爱化为行动,构筑全方位防护未成年人成长的制度“防护林”。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唐焕然讲述了《做护未领域的戍边人》的故事。作为团队代表中最年轻的成员,从橄榄绿到检察蓝,他将卫国戍边的忠诚,复刻到了守护未来的新哨位,高质效办理了全市首例涉未成年人网络公益诉讼案,并创作普法情景剧走进校园,用法治力量为孩子筑牢防护网。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吴波以《在法治威严中传递温暖》为题,分享了他扎根库区从事未检工作的体会。在他眼里,案件的背后,既有法律的威严,也有司法的温情。为了一封来自高墙的信,他驱车百里,只为看望无人照管的孩子。他扎根基层,为法治的威严添上温暖注脚。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李非白讲述了《以国家之名站在孩子身后》的故事。面对3个孤儿,她和同事用7年的陪伴,成为3个孤儿身后最坚实的依靠。一声“检察官妈妈”,是她们受到的最高褒奖。
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孙文静以《守护迷途青春是永不放弃的承诺》为题,讲述了帮助迷途少年的故事。一份临终的名单,是师父的嘱托,更是她永不放弃的承诺。15年办理了600多件未成年人案件,创新探索了“检察官+观护人员+司法社工+亲属”帮教方式。她坚信,以法之名,用心浇灌,扭曲的枝丫也能挺直腰杆。
开州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王莉以《有家的孩子,像块宝》为题进行讲述。她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坚决将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追诉4名漏犯。她用数智赋能,研发“家庭成长环境风险防控”数字模型,对未成年人成长进行预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作报告的成员中,有6人为西南政法大学校友。这堂“青春大思政课”,在师生中引发共鸣。西南政法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积极与渝检护“未”团队开展协作,把学习宣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所激发的精神力量,切实转化为推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与权益保护工作的实际动能,为构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贡献更多西政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