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看似普通的反垄断调查,背后是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的主导权之争。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宣布,对高通公司收购以色列车载通信技术公司Autotalks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立案调查。
这已是高通公司多年来第数次登上中国监管名单,而此次调查背后,隐藏着关于车联网关键技术控制权的深层博弈。
01 违规收购:监管利剑再次出鞘
市场监管总局的公告显示,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这起收购案始于2023年5月,当时高通宣布已达成收购Autotalks的最终协议。
收购过程充满曲折。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的说明,2024年3月12日,总局曾书面通知高通公司要求其进行申报,且明确表示“未申报或者申报后获得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
令人意外的是,两天后高通公司回函表示将放弃此项交易。但更令人惊讶的是,2025年6月,高通在未进行申报、也未与监管机构作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单方面完成了收购。
02 技术核弹:藏在收购案中的战略意图
Autotalks并非一家普通的半导体企业。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家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曾推出全球首款V2X专用芯片组。
V2X(车用无线通信技术)被誉为自动驾驶时代的“交通神经系统”,能实现车辆与外界通信,包括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车与行人等的交互。
这种技术能显著提升智能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降低道路交通安全风险。
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李增鹏指出,高通收购的Autotalks是全球V2X车联网芯片领域的重要供应商,而高通本身就在车载芯片市场占据优势地位。
这笔并购可能形成 “芯片+通信”的双重垄断。
03 市场争夺:800亿美元市场的卡位战
全球V2X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QYR的统计及预测,2023年全球C-V2X技术市场销售额已达10.39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7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0.6%。
从区域市场来看,亚太地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最多,约50%。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近期,北京市发布了四项自动驾驶领域地方标准,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两大核心领域。
这些标准新增了无人化试验、车云通信测试、V2X通信安全性测试等前沿内容。
全球汽车蜂窝V2X模块市场的前五名厂商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主要厂商为华为、高通、Ficosa、移远无线等。这意味着,V2X市场尚未形成单一厂商的绝对垄断。
04 垄断阴影:高通的市场主导之路
这并非高通第一次触碰反垄断红线。
实际上,因涉及车载通信核心技术,Autotalks交易曾在欧美多地受到反垄断调查。
李增鹏表示,这次对高通的立案调查,是以反垄断手段守住市场公平底线,而非针对特定企业的选择执法。
他指出,若高通通过收购垄断了这项核心技术,后续很可能通过技术捆绑、抬高授权价格、限制供应等方式,让国内企业面临被动。
“不光中国,美国、欧盟之前也担心这笔交易会削弱市场竞争,足以说明这种垄断风险是全球共识。”
05 国产替代:车联网技术的自主之路
监管重拳出击之际,恰是中国车联网芯片寻求自主发展之时。
在V2X技术领域,中国已有一定积累。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道路车辆 窄band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 V2X辐射抗扰度》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牵头制定的首个网联车辆电磁辐射抗干扰ISO国际标准。
在产业化方面,中国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根据市场报告,华为在全球C-V2X技术市场已成为重要参与者。
是德科技汽车行业市场经理李瑞在2025年的一次行业会议上指出,V2X技术通过解决单车传感器在盲区、恶劣天气等场景下的感知局限,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撑。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正驱动汽车产业从硬件为中心向软件驱动型架构的根本转型,基于硬件与软件解耦的分层设计,车辆可实现OTA功能升级与新型商业模式拓展。
全球SDV市场正以31.2%的年复合增长率从2024年的2135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2376亿美元。
06 安全维度:车联网背后的更深层考量
V2X技术直接关系到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它不仅是一项通信技术,更关乎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
V2X技术可实现远超单车智能的感知半径,突破单车智能在复杂路况、极端场景和多车协同时存在的短板。
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电磁环境比较复杂,充斥着来自手机基站、雷达、高压电线、其他车辆电子设备等多种电磁干扰信号。
V2X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北京市新发布的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标准中,特别包括了“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涉及身份认证和鉴别、访问控制、漏洞和恶意程序防护等安全要求。
这些标准填补了该领域国内技术要求空白。
中国市场监管部门的介入,不仅仅是一次反垄断执法。在V2X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的前夜,这场监管风暴将为中国车联网产业争取宝贵的窗口期。
随着全球V2X市场以超过50%的年复合增长率狂奔,技术标准与市场格局正在形成。对于中国车企和科技公司来说,机遇之窗正在缓缓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