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商用车市场正深陷这一“动荡考验”: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促销优惠政策频出、新能源转型节奏持续加快……固守传统路径已经不是应对挑战的解法。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上汽商用车板块以前9个月零售约18.7万辆、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63.1%的稳健表现,叠加“五连涨”的增长韧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多维增长构建“硬实力”护城河
上汽商用车的增长并非依赖单一领域的“独苗式”突破,其在多个细分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
具体来看,轻客作为上汽商用车的核心优势板块,今年1~9月国内上险市占率18.9%,位居榜首。仅上汽大通的单一品牌1~9月销量就达68434辆,同比增长22%,稳稳守住“中国轻客领军品牌”的市场地位。其中,“大拿”系列以129%的同比增幅成为现象级产品,新途系列也保持9%的稳健增长。在轻卡板块,跃进轻卡9月销售4437辆,同比继续大增241%,1~9月累计销售27053辆,同比增幅达101.6%,以“黑马”之势在城乡物流配送领域快速突围。皮卡板块同样表现亮眼,上汽大通品牌皮卡9月销售4457辆,1~9月总销量达42078辆,同比增长7%。
新能源转型则成为上汽商用车增长的“第二曲线”。今年前9个月,其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63.1%,累计渗透率突破30.6%,较去年同期提升13.3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不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意味着上汽商用车已从“新能源试水”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新能源窄体轻客上汽大通大拿系列单日销量不断创新高,月销量破3000,跃进轻卡9月新能源销量占比高达62.6%,在新能源转型之路上“一路跃进”,南京依维柯新能源转型步伐也提速,9月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幅达84.8%,全年新能源车型销量累计同比增长148.8%。
全球化布局的深化,则让上汽商用车的增长“版图”进一步扩大。今年前9个月出口约7.5万辆,轻商出口排名较去年上升2位至行业第二,轻客出口量稳居榜首。
上汽商用车以多维增长稳固行业地位,其亮眼表现也印证了上汽集团今年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产品补位、技术赋能、生态链接:以用户需求重构竞争逻辑
汽车市场的竞争,早已从“单一产品比拼”升级为“解决方案较量”。
上汽商用车的核心竞争力,正源于其跳出“造好车”的传统思维,转向“为用户创造全周期价值”的逻辑重构。
在产品层面,上汽商用车的“补位思维”尤为明显。2025年以来,其密集切入市场空白——“大拿”系列靠270度对开尾门、大容量解决物流用户痛点,新途远界生活家、星际皮卡系列既完善产品矩阵,又减少资源浪费与内耗。
技术赋能则是上汽商用车产品竞争力的“硬核支撑”,“星栈”超级越野平台兼容6种动力,还有中国首款柴油超级混动底盘,让技术切实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提升。
渠道侧,上汽商用车今年已开80家门店、年内拟增至100家,配合四五线市场下沉,解决商用车服务半径长、响应慢的顽疾。同时,“星际计划”投1500万元助农,“10亿创富基金”降低购车成本,实现从“卖车”到“帮用户赚钱”,与用户从交易关系升级为长期共生关系。
系统革命才是增长的根本驱动力
2025年的亮眼成绩,并非偶然的市场机遇,而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系统革命的结果。
今年初,上汽集团成立“上汽商用车”板块,以上汽大通为核心整合轻型商用车业务,实现“攥指成拳”的协同效应;随后提出上汽商用车轻商板块“五年销量翻番、年销50万辆”的目标,为团队设定了明确的奋斗坐标。清晰的战略顶层设计,让上汽商用车的发展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沿着明确方向稳步前进。
整体来看,上汽商用车的系统革命,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零散调整,而是“战略-组织-产品-渠道-生态”的全链条联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每一项举措都能形成合力,最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短短9个月内实现“五连涨”、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30%,对于上汽商用车而言,这一成绩是阶段性的里程碑,更是系统革新的“试金石”。未来,上汽商用车向“全球商用车第一梯队”迈进的道路或许仍有挑战,但这场已经开启的系统革新,已然为其奠定了行稳致远的基础。 文/黄煜
翻译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