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袁婷婷在微博发文提到激光雷达。她指出,激光雷达看得远是个伪命题。
袁婷婷解释道:首先激光雷达是主动传感器,依赖于向外发射近红外光以及反射回波来计算 ToF(time of flight),来计算障碍物。这样会带来几个缺点。
随着距离增加,激光束发散角扩大,导致能量密度呈平方反比衰减。在远距离测量时,回波信号强度和点云密度都大幅降低。以当前行业领先水平192线激光雷达为例,200m外的物体,激光雷达可获取信息和800万像素摄像头可获取信息可以用下图做一个对比。而车辆需要足够的信息来区分200m外是一个轻飘飘的塑料袋,还是一个横行的电瓶车。所以对于大模型方案来说,检测远距离目标最好的传感器不是激光雷达,而是高分辨率摄像头。
200m开外的外卖小哥,小鹏lofic摄像头拍摄
同时,激光雷达其实对于天气状况非常敏感,穿透雨雾主要依靠的是毫米波雷达。近红外光的波长短,根据波粒二象性,波长越短粒子属性越强,衍射性越差,遇到雨雪雾等极端天气就会在传感器附近几米内形成一团噪点,并且不能穿透这些透明障碍物看到雾气后面的目标,从而“致盲”。而毫米波雷达波长更长,衍射性好,雨雾特性好。
“所以,激光雷达是一个信息密度低,且容易受干扰的传感器,并不适合作为强大大脑的眼睛。”袁婷婷得出结论。
以上内容来源于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袁婷婷